植物学博士讲植物:让科普有了“小资范儿”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8/9/7 13:49:02 |
|
|
《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史军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植物的欲望:植物眼中的世界》,[美]迈克尔·波伦著,王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在阳台上种菜》,[日]藤田智著,烟雨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奇趣多肉植物》,[日]松山美纱著,吴乐寅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美]丹尼尔·查莫维茨著,刘夙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探索大自然:植物的游戏》,张家荣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科普书可以联手写
■本报见习记者 张文静
当前,中国的植物科普正在向着越来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国外的植物科普做得如何?又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借鉴?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一书的译者刘夙对这个问题感触颇深:“其实这本书作者的文笔并不是特别好,但由于责任编辑对图书做了非常细致的加工,所以才呈现出这样的一个精品。”
刘夙曾经在果壳网上发表过一篇专门介绍国外科普现状的日志,其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即国外科普书籍出版高度的商业化是造就高质量科普书的关键因素。在国外,科普书往往不是作者一个人单打独斗完成的。
刘夙在介绍一本叫作《看见树木:发现日常树木的非凡秘密》的植物科普书时说,其文字作者在园艺书籍写作方面经验丰富,而摄影作者也是一位拥有40多年经验的专职摄影师。这种由专门的文字作者和摄影作者进行合作的方式,就能打造出一本图文并茂的植物科普书。
“相比之下,中国的科普作者往往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写作能力,还要自己配图,不仅十分辛苦,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科普创作的门槛。”刘夙写道。
所以,在刘夙看来,植物科普写手与知识提供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做出一本优秀植物科普书的关键。“建立这种合作机制可以有很多办法,比如科普作者和科学家进行合作,两个人共同署名出版一本书等,希望我们国家在出科普书的时候也能完善这种机制。”
更有意思的是,科普书《生物背后的科学家》中,作者提到了很多科学家的名字,并配有照片,而且会讲述他们的轶事或引用其言论。刘夙认为这是一种值得中国科普借鉴的写作手法,因为这样的方式“营造了非常热烈的科学共同体氛围,使人忍不住想加入他们的行列”。
除了图书之外,史军认为国外有很多植物方面的纪录片也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英国BBC的纪录片《植物私生活》和《植物王国》等。
这两部纪录片都是BBC著名的自然纪录片制片人大卫·艾登堡的作品。《植物私生活》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在这部植物纪录片中,大卫·艾登堡运用高超的摄影技术,为观众生动地展现了植物生活的情况,捕捉到了世界上那些最大、最鲜艳和最怪诞的植物。纪录片分为六集,分别以旅程、成长、开花、挣扎、共存和求存为主题,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奇异纷繁的多彩植物世界。而《植物王国》则于2012年拍摄完成,更是运用3D技术展示了植物生命的离奇与美丽。
“他们是真正在给大家讲述植物的故事,所以才特别有吸引力。”史军说道。
《中国科学报》 (2014-03-28 第18版 读书)
|
上一篇科学技术: 显微镜下放大千倍 北京雾霾颗粒触目惊心 下一篇科学技术: 吉大杨学祥教授释疑:地球磁极是否真的要颠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