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南地区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中,不同人工林树种的应用对生态恢复的过程和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在生态恢复中,固氮植物和非固氮树种都被大量应用,但其对生态恢复过程特别是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还不甚清楚。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973计划项目的资助下,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王法明博士在李志安和夏汉平研究员的指导下,开展了豆科树种和非豆科树种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研究。基于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的6种不同的植被恢复类型,测定了土壤氮矿化和土壤有机碳数据,对比了豆科和非豆科树种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恢复25年后,豆科树种和非豆科树种林下土壤氮矿化水平趋于一致,但豆科树种的土壤总有机碳和有机氮含量远高于非豆科树种。该项研究表明,25年的植被恢复后,不同树种林下的土壤氮循环趋于一致,但豆科树种的植被恢复有利于大量存储土壤有机碳。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土壤科学与植物营养》(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2010,56, 297–306)上。(来源: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