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类扩散能力有限,容易受历史地质、气候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分歧演化,因此是研究生物地理的良好模式生物。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君兴等人在两栖类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结果于2010年发表在《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上。
科研人员通过对分布于云南哀牢山和无量山的哀牢髭蟾的种群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发现:该种群分为4个遗传差异明显的谱系,分化时间与晚中新世至中上新世哀牢山的快速抬升,同时并行的红河的快速下切形成高山峡谷的古地质时间吻合。由于该种只分布于中海拔2000米左右,即接近山顶的常绿阔叶林下湿冷的溪流生境中,因此,该种不适宜的低海拔干热的河谷生境成为种群间基因交流的障碍,即陆上的岛屿效应。同时,受更新世冰期的影响,在该种南部的分布区从北向南迁移有不同谱系的重叠区。(来源:科学时报 张雯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