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从赤点石斑鱼中克隆新基因 |
|
|
来源:《鱼类与贝类免疫学》 更新时间:2011-3-31 11:58:13 |
|
|
记者近日在中科院南海海洋所获悉,该所近期在海洋鱼类抗病毒多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对防治海水鱼类重大病毒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石斑鱼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品种之一,经济价值巨大。然而,在大规模和高密度人工养殖条件下,石斑鱼的养殖成活率还不到40%,制约石斑鱼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从海洋生物中发现天然抗菌和抗病毒物质,发展可替代抗生素的免疫防控技术,已成为研究发展新趋势。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LMB)研究员秦启伟团队,从病毒感染后的赤点石斑鱼脾组织差减文库中成功克隆出两个新的抗菌肽基因(EC-hepcidin1、EC-hepcidin2)。据了解,这两个基因分别由267个和263个碱基组成,编码88个和87个氨基酸,其中每个多肽分子含有4个半胱氨酸残基和两对二硫键,两个基因之间的相似度为79%。其基因组结构与哺乳动物的相似,包括3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石斑鱼hepcidin基因广泛表达分布于鱼体各组织,在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原感染后,基因表达显著升高,其中,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人工合成包含两对二硫键的多肽具有很强的杀菌和抗病毒活性,是首次报道成功合成的具有很强生物功能活性的hepcidin多肽分子,在防治海水鱼类重大病毒病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成果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novel hepcidins from orange-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已于近日发表在农林水产类著名期刊《鱼类与贝类免疫学》(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并被选为该杂志的研究亮点文章。论文发表后,韩国和罗马尼亚等国科学家致函通讯作者秦启伟,表示出对该研究的浓厚兴趣。(来源:科学时报 徐海 李洁尉)
|
上一篇科学技术: 糖尿病人血管损伤之谜有望揭开 下一篇科学技术: 虫草菌活性化合物作用机理研究获进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