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存在社会归因功能失调 |
|
|
来源:《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 更新时间:2011-4-3 12:37:17 |
|
|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特征之一是社会交流和互动的损伤,其社交功能的损伤与年龄、智力无关。心理理论的观点认为,孤独症社交的异常可能是由这些个体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特定的心理状态(如他人的信念、意图和需求)所导致的。孤独症患者在心理理论方面或心智化能力(mentalizing)上存在损伤,有时这种表现也被称为心盲(mindblindness)。然而,测量这些能力的传统任务存在局限,即它们使用的都是非自然的社交情境。近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楚侨研究员课题组成功地采用更具生态效度的社会归因任务,重新测量了心理理论相关的能力,该任务最初是由耶鲁大学Ami Klin博士发展的。
此项工作是基于陈楚侨研究员已发表在《行为与脑功能》杂志(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s, 2010, 6:10)上的一篇论文的研究工作而展开的。社会归因任务可以测量不需要复杂推理的社交技能,一个参与者在社会归因任务中的表现将反映出他/她对行为进行社会意义的归因的能力。社会归因任务可作为测量孤独症个体推断他人信念和意图能力的有用工具。之前,陈楚侨研究员已对该任务进行了修订而且初步研究发现适用于中国儿童。在这次研究中,两组儿童(20名高功能孤独症和20名对照组)完成了两个版本的社会归因任务(原版和修订版)。
研究发现,两种任务均能敏感地测量到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的问题。不同于正常对照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归因能力是与执行功能相关的,这提示孤独症儿童中这些心理功能可能是相互联系的。这些发现表明,社会归因测试(如社会归因任务修订版)在中国情境下可以使用。更重要的是,由于专门检测孤独症核心症状的标准化测试还很少,这些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孤独症及其它相关的发育性障碍将非常有帮助。社会归因任务修订版可以作为评估社会归因损伤严重程度和干预效果的有效工具。
本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项目百人计划(O7CX0310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SCX2-YW-R-131 & KSCX2-EW-J-8)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1088001)的共同资助。
本研究论文已被《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Research in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期刊接收。(来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
上一篇科学技术: 研究筛选流感病毒抗原关键位点 下一篇科学技术: 青藏高原植物物种研究取得进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