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炎症反应中淋巴结免疫应答机制 |
|
|
来源:《免疫学期刊》 更新时间:2011-7-22 9:49:37 |
|
|
近日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千人计划”傅阳心教授和生物物理研究所朱明昭研究员组成课题组,展开合作在新研究中证实TNF超家族分子LIGHT调节了炎症反应中的细胞迁移和淋巴结重塑变化,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著名的《免疫学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淋巴结是机体的最主要淋巴器官之一,是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在多种病理状态下(感染、炎症和肿瘤),淋巴结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重塑变化。在此过程中,各种固有免疫细胞、获得性免疫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因子、病原微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动态的、有序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淋巴结功能的细胞和分子基础。正是这种多细胞、多因子参与的时空运动的复杂性以及淋巴结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关于淋巴结的形态和结构变化以及功能研究一直是免疫学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重要和前沿研究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TNF超家族分子LIGHT,对于炎症反应中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从外周向引流淋巴结的迁移至关重要。LIGHT分子的这一作用是通过其受体淋巴毒素beta受体(LTbetaR),上调血管和淋巴管表达的粘附因子或趋化因子而完成的。研究还首次揭示,LIGHT表达在一种抗辐射的细胞(可能是朗格汉斯细胞)上,发挥其作用;而以前通常认为,LIGHT仅表达在一些辐射敏感的细胞(如T、B、NK、常规树突状细胞等)上。
该研究揭示了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迁移和淋巴结重塑变化的新的分子机制和细胞机制,为进一步探索感染、肿瘤等病理过程中淋巴结的形态和结构变化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这一研究得到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资助。
朱明昭研究员和傅阳心教授早在多年前就展开了合作,致力于胸腺、淋巴结等淋巴器官结构、发育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成果,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多次应邀在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综述和评论文章。事实上,早在2008年,朱明昭和傅阳心教授就应邀在Immunity联合发表了关于胸腺髓质上皮细胞发育的评论文章“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of Medullary Thymic Epithelial Cells”。2010年9月,朱明昭研究员和傅阳心教授还在国际著名免疫学杂志Trends in Immunology发表了关于胸腺髓质上皮细胞和T细胞发育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综述文章“Direct and indirect roles of the LTβR pathway in central tolerance induction”,对他们自己和同行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总结和评论。今年1月,朱明昭和傅阳心教授联合署名在国际著名的cell期刊旗下的《免疫》(Immunity)杂志上发表了特邀评论文章“Deflating the Lymph Node”。在这篇评论文章中,傅阳心和朱明昭结合Immunity同期发表的一篇研究型论文进行述评,对炎症过程中,淋巴结中淋巴管的生长、重塑及功能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于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意义。(来源:生物通 何嫱)
|
上一篇科学技术: 科学家发现与肌肉耐力有关基因 下一篇科学技术: 研究让颈神经受损小鼠恢复呼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