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试则缺乏明确的买酒喝的理由,从而导致分离效应的产生。反之,“矿泉水情境”中则不应出现分离效应,因为无论是在知道自己支持的球队赢了/输了,还是输赢未知时,被试均具有一致的买矿泉水喝的理由(解渴)——不存在由于理由冲突而导致不确定条件下缺乏买水喝的理由的情况。另一方面,根据“思维惰性假设”,无论是买啤酒还是买矿泉水的情境中均应出现分离效应。因为在不确定(输赢未知)条件下,被试会因不愿意沿着决策树的分支进行思考(意即思考球队赢了自己会怎样做;输了,又会怎样做),从而相比两种确定条件下,更倾向于不买啤酒或矿泉水。
上述球赛情境和其它决策情境的实验结果均表明,在不存在理由冲突的决策情境(例如,矿泉水情境)中,分离效应减少了。这些研究结果支持“基于理由的假设”而与“思维惰性假设”不符。该研究结果与汪祚军、李纾和江程铭等人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上的一篇探讨“分离情境下的情绪反应”的文章相印证,在这一文章中,作者发现一“情绪版分离效应”,并指出,基于“基于理由的假设”可能是行为领域和情绪领域分离效应的更深层次解释。
此外,李纾等人在研究中还比较了检测分离效应的“基于群体”和“基于个体”的方法,结果发现,基于个体的检验方法比“基于群体”的检验方法更为敏感。该研究为深入理解分离效应的产生机制以及有效检测分离效应提供了理论借鉴。
该研究部分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7110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SCX2-YW-R-1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32003; 70871110)、以及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项目(2010T1S15)资助。成果已在线发表于《信息科学》期刊(Q1 in Computer Science Applications, Information Systems,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Management): Li, S., Jiang, C-M, Dunn, J. C., & Wang, Z-J. (on line). A test of “reason-based” and “reluctance-to-think” accounts of the disjunction effect. Information Sciences.(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江程铭 汪祚军)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