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修复功能与其来源部位密切相关 |
|
|
来源:《细胞》 更新时间:2011-11-3 8:58:55 |
|
|
来自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以及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克隆了人类三种不同的干细胞,证明了其中一种细胞能形成肺泡囊组织,这说明成体干细胞的修复功能与其来源部位具有密切关联。这一研究将有助于肺部组织修复的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公布在《细胞》(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哈佛医学院的Frank McKeon教授,以及新加坡A-STAR的Wa Xian博士,其中Frank McKeon这位癌症研究方面的著名科学家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癌基因研究成果,比如发现了大名鼎鼎的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近亲:p63。McKeon教授在2007年荣获“Scientific American”评选的50大杰出科学领袖称号。
干细胞研究备受瞩目的关键一个方面就是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许多年前,临床医生就发现罹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的病人能在6到12个月里恢复大量肺部功能,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其中起作用的是什么?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干细胞能稳定和修复受损组织器官,这对于病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这项最新研究也聚焦于肺部组织,研究人员分析了在H1N1流感病毒感染后,恢复健康的小鼠,发现并确定了与肺部组织自我修复功能相关的干细胞具体种类。这一发现将有助了解肺部组织的修复机理。
McKeon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指出了一种增强受感染急性损伤,甚至慢性肺纤维化之后肺部再生的新方法”,“我们发现肺部确实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并且我们也找到了这种特异性的干细胞”。
研究人员从人体不同区域分离出了3种干细胞:远端干细胞、气管干细胞和鼻上皮干细胞,并进行克隆培养。结果他们发现尽管这些干细胞的相似度高达99%,但只有能表达p63的远端干细胞最后分化出了新的肺泡。
这项研究不仅证明了肺部确实具有再生能力,而且也找到了其中的关键干细胞,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分析p63在促进再生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也许就意味着一种治疗肺部损伤疾病的新方法。
McKeon教授今年7月还发表了巴氏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如何发展成癌症的新文章,同样也是发表在Cell杂志上。巴氏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是指食道下段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这一疾病1950年由Norman Barrett首次提出,1957年确认,已渐为人们所关注。
他们发现p63缺陷型胚胎能快速发育成具有与巴氏转化(metaplasia)相似基因表达谱的肠状转化,这说明巴氏食道症常常可以由剩余的胚胎干细胞发展而来。这项研究从新的角度探索了致死性肿瘤起源,研究人员发现发育早期遗留的少许胚胎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快速诱导为肿瘤前体细胞,这与之前认为的肿瘤源自细胞遗传学改变这一经典理论不同。这一新机制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对于致死性肿瘤的深入了解,也为治疗和预防相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的观点。(来源:生物通 万纹)
|
上一篇科学技术: 化石证明恐龙也会季节性迁徙 下一篇科学技术: 新方法实现神经元轴突精确连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