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科学技术 >> 生命科学 >> 正文  

物种大灭绝非人类过度捕杀所致

来源:《自然》       更新时间:2011-11-9 10:29:25
 
  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研究人员称,猛犸象和冰河时代的其他大型动物走向灭绝,并不能只归罪于“人类的过度捕杀”。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物种大灭绝显然是由气候变化、失去栖息地和人类影响这些因素相结合造成的。   这一发现已经被称作是“有关灭绝争论方面获得的巨大进步”和用来研究可防止物种进一步减少的方法的关键。该研究成果发表在3日的《自然》杂志上,它对冰河时代末期的6种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情况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虽然气候是导致那一时期的哺乳动物数量发生变化的一大主要因素,但是不同物种会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做出不同反应。到第四纪(从大约5万年前开始)晚期,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巨兽(Megafauna)分别减少了36%和72%。关于这些动物因何走向灭绝的争论,已经把人类作为需要讨伐的矛头,而气候则加剧了大型哺乳动物的消失。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地质遗传学中心的埃斯克-维勒斯莱夫教授领导的一个国际科研组,由43个机构的科研人员组成,它对当时的许多食草哺乳动物的灭绝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把气候数据、远古DNA、物种分布模式和显示人类与这些动物交迭的人类化石记录相结合,发现这些巨兽的灭绝既不能单单归罪于气候变化,也不能简单的说是由过度捕杀造成的。该研究显示,对每种动物来说,很多独特因素导致它们从地球上消失,这其中包括遗传多样性丧失、动物种群间的距离导致的孤立和其他一些因素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非常有趣的是这项研究显示,第一次与人类接触后,披毛犀和真猛犸(Mammuthus primigenius)的有效种群大小增加了5到10倍。这一结果与人类过度捕杀或首次接触人类后出现的传染病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说法正好相矛盾。基于这些动物和人类缺少交迭,研究人员发现,仅气候变化这一条就能解释麝牛和披毛犀为什么会灭绝。仅有1%的欧洲考古遗址发现麝牛样本,也只有11%的西伯利亚考古遗址发现披毛犀样本,这表明它们并不是人类的常见猎物。气候与人类影响相结合,似乎是导致欧洲泰班野马(equus ferus ferus)和西伯利亚野牛(Bison priscus)灭绝的原因,这些动物的骸骨在考古遗址最常见。   与之相比,驯鹿几乎未受影响,目前在北极北部地区生活着几百万只驯鹿。研究人员称,这种动物之所以能幸存下来,是因为它们拥有较高水平的繁殖力和较强的生态适应性,以及持续较低水平的因距离导致的孤立。然而论文作者表示,导致猛犸象走向灭绝的原因至今仍是个谜。虽然人类和这种远古大象之间有很多交迭,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大约1.9万年前冰河时代的峰值过后,猛犸象的骸骨在西伯利亚考古遗址出现的次数显著下降。科研人员称,这可能是由这种哺乳动物的北上范围发生改变造成的,例如缺少这种动物,或者人类开始偏爱其他猎物。   论文的另一个作者、悉尼大学生物科学院的西蒙-霍博士称,这项研究的实力得益于它的空前规模。他表示,他们对大约1000个远古DNA序列、3000个巨兽样本和6000个来自人类化石记录的放射性碳测年骸骨样本进行分析。霍说,以前有关动物灭绝的理论划分为两个阵营:它不是由气候,就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然而他们的研究显示了一个更加复杂的画面。“动物对气候及栖息地变化产生的反应各不相同。每种动物的灭绝经历也是千差万别,我们找不到任何常见遗传特征能够区分开灭绝动物和现有动物。”他的同事、悉尼大学的朱迪丝-菲尔德博士一直反对人类过度捕杀导致远古物种大量灭绝的说法。她称,这项最新研究是这方面的一次“巨大飞越”。“所有物种都有不同的灭绝模式。它再次把气候变化和栖息地减少推到首要位置。”   菲尔德表示,研究数据显示,远古动物出现交错灭绝的模式。“没有大消亡是排着队出现的,也没有证据证明是人类导致大消亡。研究显示,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是生态学问题,人类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然而她并不认为这篇论文会在澳大利亚科学家之间引发一场激烈争论,因为她说,“人类过度捕杀”学派“对他们的立场很执着”。霍说,对澳大利亚巨兽来说,这项研究根本无法复制,因为该地缺少相应样本。“澳大利亚面临的问题是,炎热的气候意味着这些远古动物样本根本无法完好保存下来。”   菲尔德对此表示赞同,但是她称,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看到交错灭绝的模式,这表明澳大利亚巨兽灭绝是由类似的因素结合造成的。&l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科学技术:

  • 下一篇科学技术:

  • 独自冬眠蝙蝠受白鼻综合征威胁程

    科学家发现受p53调控新型长链非编

    DNA芯片数据存储破纪录

    群体生活方式影响生物脑结构

    污水处理或产生耐药基因

    露脊鲸百年后重返新西兰栖息地

    核仁小分子RNA高脂下导致细胞死亡

    手性含硫化合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研究发现蛋壳形成机理

    基因测试结果不会激发人们改变自

    科学家发明六足机器昆虫探秘鸟类

    破解蜥蜴沙下“游泳”奥秘
    生命科学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太空拍绵延数百公里浮游植物:藻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日本“世界第一菊”单株开花43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阿富汗斗骆驼庆祝新年:佯攻掀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揭秘世界最小蛙类:皮肤可分泌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快评对对碰:元宵,共赏嫦娥二号
    [航空航天]我国最小卫星运行八天八夜
    [太空景色]组图:全国各地精彩日食图景
    [航空航天]联合国任命首位星际外交官与外
    未解之谜
    [麦田怪圈]神秘的麦田圈之谜15视频
    [UFO飞碟]UFO乱入 你不知道的中国十大神
    [麦田怪圈]视频麦田怪圈形似教堂视频
    [麦田怪圈]麦田怪圈吸引众多人 农场主开枪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女子为治癌不惜遭腰斩 数百枚钢
    [生物*医学]中老年体内盐分过低易骨折
    [生物*医学]美科学家研制新型疫苗贴 可免除
    [生物*医学]提防小胖墩加入2型糖尿病队伍
    动物世界
    [动物趣味知识]白色像豆腐可以酿酒的陆地动物
    [动物世界]新人狼战:两个族类间自古的领
    [动物世界]摄影师捕捉金雕时速240公里猛扑
    [动物世界]北极熊宝宝淘气惹母生气 送“熊
    科普文章
    [数学教学教研]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分析
    [化学学科信息]化学方程式的三种读法
    [数学教学教研]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六个好习惯
    [生命科学]研究揭示诺罗病毒侵染宿主机理
    [力学]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的过程
    [物理资讯]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