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慢性疼痛作用机制研究 |
|
|
来源:《药理学与实验治疗学杂志》 更新时间:2009-11-11 12:06:42 |
|
|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王永祥实验室,最近在神经源性疼痛调节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发现并证明脊髓D-型氨基酸氧化酶是一个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新靶点分子。
神经源性慢性疼痛由外周和中枢神经损伤所导致,涉及众多病人(约0.3%人群),目前缺乏有效及特异性的干预治疗手段,因此寻找和发现治疗神经源性慢性疼痛的新靶点和新型镇痛药物研发,一直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王永祥教授研究团队采用基因敲除/变异技术、脊髓组织基因表达技术和酶活性抑制技术等方法,研究了脊髓D-型氨基酸氧化酶在神经源性慢性疼痛中作用,对欧美传统学术观点和日本学者的结论提出了挑战,证明脊髓D-型氨基酸氧化酶是治疗神经源性慢性疼痛的新靶点分子,并得到国际承认,正如世界药理学顶尖杂志《药理学与实验治疗学杂志》(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认为:“该研究及时地为神经源性慢性疼痛作用机制的认识和设计治疗神经源性慢性疼痛新方法,提供了创新性思路”。
D-型氨基酸氧化酶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发现的慢性疼痛药物治疗靶点,相关研究论文刚刚在《药理学与实验治疗学杂志》和《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biology)发表,并应邀在日本举行的D-型氨基酸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第10届药理学大会作大会专题报告。该研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下完成的,其中神经源性慢性疼痛靶点研究还得到国家新药创制大平台项目的资助。(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
上一篇科学技术: 研究称经常食红肉增男性患前列腺癌风险 下一篇科学技术: 绿茶提取物可延缓口腔癌发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