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流临床特征研究 |
|
|
来源:NEJM 更新时间:2010-1-5 13:07:56 |
|
|
日前出版的国际著名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登了中国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研究的论文。有关专家认为,这一研究深化了对甲型H1N1流感的科学认识,表明中国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正在向世界先进行列迈入,也是对中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科学性的肯定。
这一研究由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领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地坛医院等多家单位参与。
研究组对中国早期426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变化等临床特征进行了系统性描述及分析研究。
据研究组成员、论文第一作者北京朝阳医院感染与临床微生物科曹彬介绍,研究病例来自2009年5月至6月间中国20个省区市的61家医疗机构。研究结果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例最为普遍的症状为发热(67.4%)及咳嗽(69.5%),发热时间通常持续3天左右。淋巴细胞减少症在成人(68.1%)及儿童(92.3%)患者中普遍发生,通常在患病后第2天出现,6至9天恢复。
此外,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持续天数的中位数约为6天(即该期间内患者身体中仍可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其中,年龄小于14岁、男性、症状发生48小时之后才接受奥司他韦治疗,都是使病毒在体内持续时间较长的危险因素。
曹彬说,这些数据证实,中国大陆早期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多为轻症患者,及时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有效缩短患病时间。
研究负责人、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组长、北京朝阳医院王辰教授指出,这是一项针对中国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特征的大规模研究,其结果对于在临床上正确识别甲型H1N1流感,认识其发病规律,建立规范的诊疗体系,以及对于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的早期预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期为这项研究配发了一篇题为《公共卫生实践需要科学指引》的社论。这篇由美国卫生部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委员会副主任、国际著名医疗与卫生专家卢列(Nicole Lurie)教授撰写的社论中称,此项研究体现了中国已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强有力的疾病监测和应对系统,并且认为中国早期发现、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能力等已得到显著提升。(来源:新华网 周婷玉)
|
上一篇科学技术: 早产风险与母系基因有关 下一篇科学技术: 低强度激光治疗能有效缓解颈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