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STN基因突变可导致逆向性痤疮 |
|
|
来源:《皮肤病学研究期刊》 更新时间:2011-4-3 12:37:09 |
|
|
近日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与华大基因展开合作,利用先进的外显子测序技术证实NCSTN基因的突变可导致逆向性痤疮的发生。这是我国科学家将外显子测序技术应用于单基因病致病基因寻找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对NCSTN基因突变的检测和逆向性痤疮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皮肤病学研究期刊》(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上。
这一研究的领导者是安徽医科大学的张学军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现任安徽医科大学校长。长期以来张学军教授主要致力于皮肤遗传病,特别是复杂性皮肤遗传病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他不仅建立了目前世界上较为完整的皮肤病遗传资源库,收集和储存了近15万份皮肤病样本和资源,而且接连在Nature Genetics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发现了银屑病、白癜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麻风的易感基因,这对于国内皮肤病遗传学研究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逆向性痤疮(Inversa acne, AI)又名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反复发生皮肤脓肿、窦道及瘢痕形成为特征性表现。本病多发生于女性,由于大汗腺导管闭塞继发细菌感染所致。除皮损外,AI还可伴发关节炎或者继发鳞状上皮细胞癌,不仅对患者的健康和美观均有极大影响,而且可造成患者严重的身心负担。
本研究选取了一个中国汉族人四代家系,该家系在2006年由张学军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利用全基因组扫描结合连锁分析的方法,将疾病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p21.1-1q25.3区域,这项成果在同一杂志(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发表。由于连锁区域范围较大,包含大约900个基因,若要进行精细定位,则需要寻找大的家系,这将是一个耗时费力的过程,而外显子测序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本研究,张学军课题组研究人员采用Agilent全外显子组捕获芯片并结合高通量测序,对该家系中的两名患者进行外显子测序,平均每个个体发现遗传变异42,678个,其中包括34,570个非同义突变,通过与公共数据库比对过滤分析并结合连锁定位的结果,推测出NCSTN基因的第11个内含子供体位置的突变可能和AI的发病相关。后期验证阶段,在另一AI家系中发现该基因的第3号外显子存在一个2bp核苷酸的缺失;同时,在这两个家系的所有正常对照和90名正常人中均未发现这两个突变,从而证实NCSTN基因与逆向性痤疮的发生相关。本研究发现了NCSTN基因的2个新的突变位点,NCSTN基因编码的蛋白是γ分泌酶复合体的四个亚单位之一,而γ分泌酶与AI及阿尔采默氏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该基因突变的检测对AI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来源:生物通)
|
上一篇科学技术: 大豆异黄酮或有助提高放疗功效 下一篇科学技术: 心肌炎由特定免疫细胞侵袭所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