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解密SARS病毒传播机制 |
|
|
来源:《病毒学期刊》 更新时间:2011-4-9 13:17:42 |
|
|
近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和美国杜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合作,创新地利用研究艾滋病毒的方法解密了萨斯(SARS)病毒的传播机制。研究人员发现大量的上呼吸道唾液管上皮细胞,不仅是萨斯病毒最初进入人体后的细胞受体,更可在感染后48小时之内支持病毒繁殖。有关研究结果发布在国际知名的《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
这一研究的负责人是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的所长陈志伟博士。陈志伟博士表示:“萨斯2003年率先在香港爆发,其后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地。受感染人士早期唾液中为何有大量病毒存在一直是未解之谜。要了解萨斯病毒的快速传播之源,就需要了解病毒最早期感染的靶细胞。我们的团队创新地运用了一种研究艾滋病的方法以研究SARS,令项目取得可喜的成果。”
为了解萨斯病毒进入人体后的最早靶细胞,科研人员巧妙地利用了研究艾滋病毒的科学方法,制造出假性杂交病毒以进行研究。这种假性病毒的核心是猴艾滋病毒(SIV)而表层是萨斯病毒,只能感染细胞一次,其后并不在细胞内繁殖,但感染的细胞仍可以被检测到。这有助于研究人员更清晰地观察SARS的早期靶细胞感染情况。
研究人员将这些假性病毒放入基因组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中国恒河猴)中进行测试,并研究病毒感染了恒河猴后48小时内在整个呼吸系统的分布。研究人员发现虽然萨斯病毒的靶细胞在整个呼吸道系统内有广泛的分布,但上呼吸道唾液管上皮细胞才是萨斯病毒感染的最早靶细胞。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这些靶细胞还可以在感染后48小时之内支持萨斯病毒的快速繁殖。
新研究表明萨斯病毒建立上呼吸道唾液管上皮细胞的早期感染,对其传播非常重要。这一研究成功地解密了萨斯病毒的传播机制。同时证明了艾滋病毒研究方法亦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病毒,可更有效及准确地模拟萨斯及其类似病毒在上呼吸道德感染情况,包括高致病性流感及其他冠状病毒等,对这些病毒的预防和早期诊断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来源:生物通 何嫱)
|
上一篇科学技术: 孕妇肥胖会增加婴儿死亡风险 下一篇科学技术: 加巴喷丁联合纳曲酮更有助戒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