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系统评价中国残疾现患率变化 |
|
|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公报》 更新时间:2011-8-12 9:23:26 |
|
|
来自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wenty-year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disability in China”的文章,全面系统地评价了中国残疾现患率的变化,并提出了残疾预防控制工作的一些建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世界卫生组织公报》(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公报》首次发表中国残疾研究重大成果。
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郑晓瑛研究组完成,其中郑晓瑛教授早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曾在伦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人口所为WHO高访学者,现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和人口科学合作中心教授,所长,主任,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科技部人口健康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是人口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
近几年来,郑晓瑛研究团队在北京大学、国务院残工委和中国残联、科技部973项目、发改委和国家社科基金等共同支持下,与相关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深入实地调查,使用中国1987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范围的残疾调查数据,运用了科学的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地评价了中国残疾现患率的变化,肯定了中国政府近年来在残疾预防控制领域取得的成就;提出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发展,残疾病因谱也有着相应的改变;建议残疾预防控制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制定及时改进的策略和干预。
郑晓瑛等的研究表明:1987-2006年,全国残疾人数量从5270万上升到8460万,其对应的加权现患率分别为4.9%(1987年)和6.5%(2006年)。20年间,残疾对中国人口的影响程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美国相似,中国的加权残疾率在过去的20年间有所上升,这可能主要是由于残疾人预期寿命的延长引起的。但是在控制了人口老龄化后,研究进一步发现中国的调整残疾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与对于美国和西班牙老年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这填补了当前中国残疾研究文献的空白。
自1987年以来,中国的年龄调整残疾率显著地降低了。年龄调整残疾率在男性和农村居民中分别以年均0.3%和年均1.0%的速度上升;相反,在女性和城市居民中分别以年均-1.5%和年均-3.9%的速度下降。研究提供了不同残疾类型的变化趋势,如听力和言语、智力以及视力残疾中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肢体和精神残疾却呈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而且还发现精神残疾在社会经济地位弱势群体中的现患率更高,而肢体残疾在农村居民中的现患率更高等特点。年龄调整残疾率的显著降低更多地反映了中国在快速的经济和社会转变过程中,致残原因谱发生了流行病学转变。研究认为,无论是先天致残还是后天由于传染病、意外伤害、医疗和慢性病所致的残疾问题,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忽视。本研究估计,残疾人规模还会继续上升,目前的发现可能只是残疾人群体的冰山一角,需要中国政府在继承过去成功经验,在已取得人口健康方面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消除各种致残原因的具体计划。中国正在经历着快速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人口转变,了解残疾现患率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对于改善人口健康以及残疾人群体的生活福祉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全球共有6.5亿人患有残疾。由于世界上80%的残疾人都生活在处于转变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本研究的发现对于与中国具有类似情况的国家而言也具有参考价值。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杂志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顶级刊物,是关注目前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的重要论坛。在联合国各个机构和各成员国政府层面被广泛阅读,也是公共卫生决策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必读品,对国家层面具有政策引导特殊作用,这赋予它与其它杂志无法相比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该成果的发表,不仅树立了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在残疾预防控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也有助于研究成果在全世界公报广泛的读者群中共同讨论研究,以促进中国和全世界的残疾预防控制事业。(来源:生物通)
|
上一篇科学技术: 科学家培育无精蚊子阻止疟疾传播 下一篇科学技术: 睡眠呼吸问题或可导致认知损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