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云雾中看见毗沙门天王现身,三五百神兵尽着金甲,地动山崩,同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吐蕃军队不战而败。因为这个渊源,毗沙门天王在唐代兴盛一时,往往被军队视为保护神,在城楼、军营皆建有庙宇,连唐朝军旗上都飘扬着他威武的形象。
4 花置寺 正在隐去的唐人面庞
毗沙门天王造像在四川巴中、资中、夹江、大足、邛崃等地颇为常见,年代皆在中晚唐时期。在邛崃临邛镇花石山上,研究人员又发现两龛毗沙门天王造型。第二龛毗沙门天王残高150厘米,第十二号龛残高123厘米。千百年的风吹雨淋慢慢隐去了他们威武的脸庞与精致的铠甲,青苔爬满了整个石窟,时间在佛像表面风化成一层青色的外壳,脆弱地仿佛一阵风就要吹掉一般。
花置寺石窟造像,一般认为与唐朝高僧马采不无关联。马采早年在长安章敬寺讲习佛法,一时间“声驰上国,名重神都”。唐贞元十四年(798年),马采入邛崃。也就是在这一年,花置寺花石山岩壁上,凿石声再次响起,马采在邛崃开坛讲法几年中,花置寺开凿的石窟据说有“千亿万佛”之巨。
一千多年后,当我在一个黄昏来到花置寺时,当年规模宏大的花石山,如今已是一个水库环绕的孤岛,而唐时的“千亿万佛”,如今仅剩下9龛石窟。第4、5龛合称千佛崖,宽约5.6米,高6米,雕有巴掌大的唐代佛像20排,1745尊。遗憾的是,文革年间,当地村民几乎一夜之间就凿去了一千多个佛头,现在的佛头是几年前才用水泥补上去的。
马采在邛崃一直往来于花置寺、磐陀寺之间,磐陀寺石窟大抵也凿于此时。磐陀寺现存石窟三龛,其中一龛为千佛龛,三面龛壁上雕有一千余尊唐代佛像,佛头同样荡然无存。在安岳毗卢洞,我曾看到过一龛宋代的千佛龛,当年捐资造像的僧、尼、供养人都坐进了神龛,享受着人间烟火,造像也是千姿百态;相比之下,磐陀寺千佛龛佛像几乎千篇一律,身着“U”形领通肩长衣,衣褶之间的过渡颇为生硬,这都是唐代佛像常见特点。
在磐陀寺岩壁上,研究人员找到几龛奇怪的石窟,佛像并未雕琢成形,都是些粗坯子,似乎出了什么变故,工匠未能继续雕琢下去。上世纪80年代,大足宝顶山也发现了几龛未完工的石窟,有学者猜测,南宋末年,蒙军入侵四川,双方鏖战长达五十二年之久,这些未完成的龛窟当与此不无关联。
邛崃地处南方丝绸之路要冲,和平时期是商旅往来的通道,战争时期却往往首当其冲。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十一月,南诏摄政王嵯颠率军攻陷嶲州(治今西昌)、戎州(治今宜宾)后,旋即与西川节度使杜元颖大军战于邛州,“遂陷邛州”,又从邛州引兵攻下成都外城。退兵时,“大掠子民、百工数万人及珍货而去,……自是南诏工巧埒于蜀中”。
胡文和认为,磐陀寺这几龛未完成的石窟,应当与南诏大军入侵有关,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邛州沦陷后,惊魂未定的工匠随着百姓四散逃亡,从此再未回到磐陀寺。同样毁于战火的还有龙兴寺,2006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面积的红烧土与瓦砾堆积,夹杂着大量残损的佛像、经版。考古学家猜测,龙兴寺或许毁于一场大火,极可能与南诏入侵不无关联。事实上,磐陀寺、龙兴寺也成了邛崃唐代石窟艺术的终点,此后,邛崃石窟趋于衰落,再无值得一提的佳作。
(责任编辑:王亚红)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