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学者多角度探讨“曹操墓”,魏武王称谓成最大疑点
作者:杨晓红
南都讯 记者杨晓红 自从曹操墓在河南安阳发现之后,关于其真假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昨日在苏州召开的由河北邯郸古邺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与会学者提出,出土石碑中“魏武王”称谓不合理成为曹操墓系伪造的有力证据。
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以及研究三国(曹操)文化的23名学者,共收到论文19篇。学者们从考古、历史、民俗、金石等各个角度对“安阳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了深入讨论。
声音1
“魏武王常所用”
石牌伪造说
曹操墓出土的石牌中,刻有“魏武王”三个字的共有7块,其中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一块石牌最为完整。关于“魏武王”称谓的合理性和“武”字的写法,与会学者提出了质疑。
河南开封文联书画委员会主任林奎成认为,曹操生前先被封为“魏公”,而后又被封为“魏王”,死后获得了“武王”的谥号,曹操崩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元月,曹丕当年十一月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他指出,从曹操死后至曹丕称帝的十个月间,世人对曹操严格的称呼是“武王”。任何史书都没有准确出现过关于“魏武王”的记载,在礼制森严的封建社会,曹操墓中出现“魏武王”的提法显然不能成立。
声音2
鲁潜墓志是“埋地雷”(
1998年4月,鲁潜墓志出土。这一方墓志,明确指明了曹操高陵的具体地理方位。河南文物部门也承认鲁潜墓志是发现曹操墓重要证据之一。
江苏省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路平认为鲁潜墓志系伪造。他认为,鲁潜墓志所葬的后赵建武11年(即公元345年),当时的中原河南一带为500万胡人所占领,按胡人葬俗,安阳不可能出现墓志。他还指出,在曹操墓中发掘出土的含有“魏武王”字样的几块石牌与《鲁潜墓志》中的“武”字均把“止”部错写为“山”,专家们遍查几十种篆隶,均没有发现这种写法。石牌与《鲁潜墓志》中的“武”字有可能为同一个人造假所为。
有意思的是,2009年底,在曹操高陵被正式宣布后,闫沛东、王绩等三学者特意到河南安阳进行田野调查。他们自称,调查中当地人讲,从1998年开始,安阳文物贩子为了卖出好价钱,就已在西高穴村一带埋进了不少“好东西”,以诈人钱财。俗称“埋地雷”。
“鲁潜墓志就是当时‘埋下的地雷’之一”,王绩讲,当地村民徐玉超就曾用尿和泥,制成一块比普通砖大一倍的颜色更青的“古砖”,特别烧制后给了当地一考古学者,后者一直奉若珍宝,珍藏至今。
声音3
汉画像石明显有抹黄土做旧痕迹
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教授、魏晋史专家黄震云在会上首次公布了一批新证据,即2008年在西高穴墓正式发掘之前,河南考古方面已在火车上发布宣传文字。与此同时,河南方面还公开了一批画像石。
研讨会上,黄指着放大的汉画像石图片称:“整个图像用现代工具开槽太深,说白了就是用电锯锉的,边框斜打得太过明显,甚至连石头印痕、石头粉末还在的情况下,就只好在上面抹上黄土冒充”。
“最初是盗墓者造假,造假的目的就是为了卖钱,结果那些假石牌被考古学者误判了”,黄震云认为,曹操墓中不可能存在汉画像石,因为根据礼制,只有2000石以下者,才需要用画像石,“凭此一条,曹操高陵即为假”。
(责任编辑:王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