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事件之所以越来越复杂,从单纯的学术问题演变成如今的打假事件,这与地方政府的参与有着很大的关系。专家也是社会成员,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政治和学术立场。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现在必须有一个中立的第三方,既不涉及到各方面利益关系,又有足够的学术权威的机构,对曹操墓进行再一次鉴定,将结果公布于众,可能才会打消人们的疑虑。
■“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发掘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学风不正等现象
曹操生性多疑,传说中,他为了防止自己的坟墓被盗,专门采取了“疑冢”的措施。要求在安葬遗体的那一天,让人抬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出城,并将这些棺木安葬在72座陵墓之中。也正是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程,为真正的曹操墓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千百年来,各地的盗墓者趋之若鹜,然而,谁也没能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直到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向新闻媒体公布,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并将其视为200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可自从安阳“曹操墓”被发现以来,质疑声就此起彼伏,从未间断。8月21日,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在苏州召开。会上,相关专家彻底否定了安阳曹操墓。这无疑像是一颗重磅炸弹,顿时引起一片哗然。
据了解,该论坛是由河北邯郸古邺文化研究会、安徽亳州三曹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共有来自国内、海外学者23人参加,此次论坛的目的就是要对“安阳曹操墓”进行研讨论证。
该论坛的组织、发起者,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于8月23日在博客上发表了名为《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共识》的博文:凭现有考古发现资料,不能证明、也无法确证安阳西高穴古墓葬的主人是东汉魏王曹操;“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发掘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学风不正等现象,如人为策划、人为操作、故意造假、作伪证等。本次论坛强烈谴责这种造假行为。
倪方六告诉《北京科技报》,这个结论并非空穴来风。与会的各方专家们已经出示了证据。他告诉记者,自己对这件事的关注一开始并不因曹操墓的真伪争论,反倒是想证明曹操墓的真实而参与研究的。可在研究中,他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考古中,只有发现唯一指向墓主的文物,比如墓志、印章、印记、文字等,才能证明墓主的身份,而这些物品也往往是伴随墓主的陪葬品。拿印章来说,在古代,一般做官的人生前都有印章,古人认为,用印章陪葬,这是阳间身份与阴间身份转换的凭证,印章就相当于自己的阴间身份证。因此,对于考古学者来说,“见物如见人”,一旦在墓穴中发现这些物品,基本上就可以断定墓主的身份。可“曹操墓”中并没有发现能够确定曹操身份的文物。
另外,在“曹操墓”出土的石碑中有“魏武王”的称谓。可根据史料记载,曹操在世的时候,下人都尊称他为武帝,并没有加上本国的姓,魏武王的称呼都是后人加称的,所以石碑中显示这样的称呼让人觉得很可疑。
倪方六说:“我亲自去了一趟安阳,进行实地考察,结果更加证实了自己的质疑。首先,根据古人选墓的习俗,所谓曹操墓的所在地,风水并不好。在古代,从秦汉时期开始,特别是君王,在选择自己墓穴的时候都很讲究风水。例如,这个‘曹操墓’面东,相关专家解释,是墓主人希望面对自己出生的故乡。可是,按照当时的律历规定和做法习惯,统治者是非常看重‘面南而治’而不是面对自己诞生故乡去治天下的。因此,这个墓的风水并不好,我认为曹操作为一代君王,是不会把坟墓建在这里的。”
其次,当初这个墓穴被认为是曹操墓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的规模。根据相关资料,该墓地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规模宏大。墓地通过一个39.5米长的斜坡墓道,直接通到墓室门口,距离地面15米。而这种规格的墓葬,其墓主一定身份显赫,很可能是帝王墓穴。
“可我调查对比后发现,这个墓其实并不算大,只是墓道很宽。我实地考察了很多其他的墓穴,其中在洛阳发现的曹休,也就是曹操的族子,他的墓穴面积和曹操墓的规模一样。但作为曹操的后代,其墓穴规模是不可能超越长辈的,因此从这一点上看,我也对墓主人是曹操持疑。”倪方六说。
再次,在证实“曹操墓”过程中,曾经有资料指出曹操的嘴里含着一颗夜明珠。曹操所处的东汉时代,根据史料记载,两汉时期君主遗体嘴中所含的一般都是玉蝉,也就是玉知了,并非夜明珠。另外,在“曹操墓”挖掘过程中出土了三具头骨,有一具为男性,60岁左右,另有两具为女性,分别为20多岁和40多岁。当时,研究者称这与史书上记载曹操终年66岁(65周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但随后调查中发现,这具男性的头骨的面部被砍了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