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可能是在持续数千年的“陨星雨”中灭亡的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先前一直认为墨西哥湾地区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是陨星撞击的产物,而正是那次撞击几乎毁灭了地球上的生命。但乌克兰发现的另外一处撞击坑遗迹,其年代甚至比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还要早数千年。它的发现引发了这样的猜测:恐龙也许并非死于一次单次的撞击事件,而是一系列的“陨星雨”。
乌克兰境内的波泰什陨石坑(Boltysh Crater)最早发现于2002年。但科学家日前又在这一陨石坑内发现了另外一次撞击的痕迹,这次撞击发生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撞击事件之后。这似乎暗示这两次陨星撞击事件是一次更大范围“陨星雨”的组成部分。
科学家们利用陨石坑中已成化石的植物花粉和孢子进行年代判断。一般在撞击事件发生之后,蕨类总是第一个去重新占领这块土地,并留下大量的孢子——这让科学家可以据此判断撞击事件的存在,因而被人们昵称为“蕨类标签”。
研究人员惊讶地在波泰什陨石坑,即原先发现的那一层蕨类标签上方1米处发现了另外一层蕨类标签。这意味着第一次撞击发生后数千年,又发生了第二次撞击事件。
英国开放大学的西蒙·凯利教授(Simon Kelley)是这一研究论文的合著者。他说:“我们将这第二次的撞击视为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的后续事件。”他继续说:“在未来,我们很有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的撞击事件。”莫妮卡·葛莱蒂(Monica Grady)是开放大学的陨星专家,她说这样的“陨星雨”可能是近地天体的相撞造成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近启动了一项计划,名为“太空卫士”。该任务的宗旨便是对所有近地天体进行密切监视跟踪,并提供它们相撞事件的早期预警。
有关这一发现的详细报道已经发表于《地质学》杂志,该研究的领导人是英国阿伯丁大学的大卫·卓立(David Jolley)教授。(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