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金银云纹铜犀,1963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豆马村,酒器,通高34.4厘米,长58.1厘米
尊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常见的一种器形。商周时期常见牛尊、马尊、驹尊、鸭尊等。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此种肖形尊虽已不太流行,但仍为人们喜爱。
这件铜尊造型是一头肥硕健壮的犀牛,它目视前方,昂首伫立,头部有一前一后的双角,两耳短小耸立,双目为料珠镶嵌,虽小却闪烁有光,充满了奕奕的神采,颧骨突起,仿佛可以透过皮肤感觉到骨骼的形状和起伏,口部一侧设有管状流口,用于倒酒。器腹圆鼓中空,显得腹部皮肉十分松弛,但结实有力,富有韧性,背部有椭圆形尊口,上覆素面铜盖,盖有活环,可以开合,用于注入酒液。犀牛短腿粗壮有力,为三瓣蹄,有力地支撑着沉重的躯体,尾尖稍翘。其骨骼、头部轮廓、肌肉、蹄足比例准确,体态雄健,肌肉发达,酷似真犀。
犀尊表面遍饰精细的错金银云纹,全身布满的流云嵌入了断断续续的金银丝好像犀牛身上的毫毛,金、银、铜三色交相辉映,华美的纹饰既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又有助于表现犀皮粗糙厚重的质感,使纹饰与造型得到完美的结合。虽为实用重器,却写实生动,明显地表现出艺术工匠在写实能力方面的巨大进步,堪称此时期青铜器之佳品。
该犀尊的原型应当是古代繁衍生息在中国的苏门犀。1963年,陕西兴平县吴乡豆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断崖取土,在距地面1米深左右掘出一个灰色大陶瓮,瓮内塞满泥土,犀尊即放在瓮中,后送至茂陵文管所,并辗转上交到国家文物局。这件国宝今天沉睡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专家考证,铜犀尊应当属于尊贵的礼器,为庙堂、朝廷宫室之重宝,非一般民间所能享有。但对这件器物的年代,专家却多有争论。更有专家指出:此犀尊发现地为茂陵园区,而历史记载中茂陵曾多次被盗,而犀尊极有可能是汉武帝刘彻的随葬品,在盗掘过程中被遗弃的。
铜犀尊工艺精湛,逼真自然,金色、银色与铜胎底色相衬生辉,是中国古代工艺品中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典范之作。尤其是尊身整体以错金银云纹涂刻,精美华丽之余,又洋溢着充沛的活力,堪称中国汉代青铜器中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