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所论三种“曹操墓石牌造假说”,前两种“造假说”是基于对考古中文物与现象的错误判断与认识,但仍属于“学术讨论”范围,是“学术讨论”中的正常行为。但闫沛东的“造假说”与“铁证”中所提出的问题,已非“学术问题”,而是犯罪行为。
2010年8月19日,我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论“魏武王”铭刻在曹操墓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分析了“魏武王”之称产生的历史环境,指出:“这个称谓,是一般‘造假者’不会‘假冒’的,也是难以‘假冒’的。”同时指出:虽然曹操墓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然而,不管这些问题今后的最终解决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该墓墓主是曹操这一主要结论”。
8月21日,由倪方六发起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在江苏苏州召开,各方面质疑曹操墓的学者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如何进一步质疑曹操墓的问题。之后,学术界掀起新一轮质疑曹操墓的浪潮。质疑的学者中,有些提出了“新看法”,那就是曹操墓中有不少“文物”是“假的”:《鲁潜墓志》是假的,是人为地“埋地雷”埋进去的;“魏武王”铭刻也是假的,是人为造好后,通过民工“塞进”墓葬中去的;画像石也是假的;甚至整个曹操墓所出文物都是假的,如此等等。在这些“造假说”中,因“魏武王铭刻造假”与我此前发表的文章关系最为密切,故先行讨论之。
“魏武王石牌造假”有三种说法
关于“魏武王铭刻造假说”,存在不同“版本”,其内容也不完全相同。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种。
第一种,从铭刻内容入手,认为“魏武王”提法不能成立。此说提出者是开封市文联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林奎成。他认为:“曹操生前被封为‘魏公’,而后又被封为‘魏王’,死后获得了‘武王’的谥号。任何史书都没有准确说出过关于‘魏武王’的记载,在礼制森严的封建社会,曹操墓中出现‘魏武王’的提法显然不能成立。”(《河南文物专家回应曹操墓造假质疑》,《北京青年报》2010年8月24日A13版)倪方六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说:“根据史料记载,曹操在世的时候,下人都称他为武帝,并没有加上本国的姓,魏武王的称呼都是后人加称的。所以石牌中显示这样的称呼让人觉得很可疑。”(《曹操墓再起疑云》,《北京青年报》2010年8月30日C4版)
第二种,认为“魏武王石牌中出现错字,是现代人伪造”。此说提出者是李路平,他认为:“‘魏武王’字样的几块石牌与《鲁潜墓志》中的‘武’字均把‘止’部错为‘山’,专家们遍查几十种篆书,均没有发现这种写法。石牌与《鲁潜墓志》的‘武’字有可能为同一人造假所为。”(《河南文物专家回应曹操墓造假质疑》,《北京青年报》2010年8月24日A13版)
第三种,认为曹操墓中所有石牌都是人为“造假”。此说提出者为河北籍学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