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导弹发射成功后,聂荣臻(前排中)、钱学森(前排右一)、李福泽(前排左一)等热烈鼓掌
核弹头在弹着区上空爆炸后的蘑菇云
北京晚报10月28日报道 1966年10月27日,我国在陆地上,用中近程地地导弹运载原子弹头进行空中核爆炸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把核弹头装在导弹上,在陆地上进行试验,比在塔上核试验、飞机投弹核试验风险要大得多,美国和前苏联都是在海上进行的,我国这次试验成功,在世界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三发模拟弹都成功了
受毛主席、周总理委派,聂荣臻元帅负责此次核武器试验。10月20日,他在离京前夕,周总理先召集专门会议,与聂荣臻、叶剑英、杨成武一起听取了张震寰(国防科委副主任)等人的详细汇报。在会上,周总理说:根据过去发射的经验,还是要领导、群众、专家三结合,不要着急。要精益求精,周到细致,要保证万无一失。周总理还说:工作检查好了,要让参试人员好好休息,要搞好伙食。叶帅也说: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用导弹进行核试验,这在世界上还是一个创举,这次试验一定要检查得更仔细,连一个螺丝钉都要检查到。
24日晚,毛主席又专门听取了聂荣臻的汇报并作了指示。第二天,聂帅乘飞机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他在向试验基地的领导传达指示时透露,毛主席曾对他说:你过去是打胜仗的,这次也可能打败仗,打了败仗也不要怕。聂帅解释道:毛主席的意思是警示我们不要打无准备的仗。一定要认真,要充分做好准备,要从坏处着想,力争成功。聂帅说:这次试验之前发射了3发模拟训练弹都是成功的,正因为顺利,如果麻痹了,就可能打败仗。在这方面,过去是有教训的。
用猪鬃拨出导弹内毫毛
担负导弹检测的测试中队,在检查测试中,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准确完成每一个操作项目,精确记录每一个测试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在进行弹体内部检查时,一位操作手发现编号为24Ⅲ插座的第5接点处有一根细小的毫毛,毫毛小到他用镊子夹,用细铁丝挑都没能取出来,最后他又用猪鬃细心拨动,终于清除了这个微细的多余物。经过大家的努力,经测试,导弹技术性能指标完全符合要求。在现场的钱学森知道这件事后,极为赞扬,他小心翼翼地把那根小毫毛用纸包起来,要带回北京,把它作为作风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典型事例教育广大的科研工作者。
负责核弹头总装的二机部九院的同志更是心细如发,对每一个部件、每一个零件又都反复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和测试,精心完成了任务。
26日9时许,张震寰主持党委会,再次研究气象。根据早7时的天气预报,27日为好天。经党委研究并报告聂帅同意,确定27日9时为发射时间。周总理接报告后也批复同意,并指示要沉着打好这一仗。上午,聂帅来到某阵地,视察了正式发射用的改进型中近程地地导弹,并详细询问检测情况。随后,聂帅又来到某阵地,视察了正式发射用的核弹头,询问了总装配质量和检测结果。
经聂帅批准,26日21时,装载导弹、核弹头的运输车迎着大风驶往发射阵地。基地代司令员李福泽、地地导弹试验部政委高震亚分别随车指挥转运。由于风沙太大,能见度不到20米,运输车队的汽车开着大灯,找着路边电线杆走。5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近3个小时。导弹、核弹头转到发射阵地后,聂帅等人冒着大风一直守候在阵地上,仔细观察部队进行对接、瞄准、校零及各项测试检查的操作。
27日5时许,发射阵地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等待加注推进剂了。张震寰在阵地上用直通北京的加密电话向周总理汇报了发射区的准备情况,并请求批准加注推进剂和按时发射。周总理听了很高兴,并叮嘱:一切由聂帅在现场决定。稍后,周总理又同聂帅通了话,认为可加注,进行试验。随后,发射阵地进入临射前的各项检查工作。
聂帅察看玻璃体地面
27日8时,聂帅和张震寰、钱学森、李觉、李福泽、栗在山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