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里面放着谷物之类的东西,一个放有贝壳等物,也表达了后人对死者的一种寄望,估计是希望死者死后能像生前一样,吃得好、吃得饱。”
墓主人是男性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负责当日现场的考古发掘。他告诉记者:“这个墓室的随葬皿器种类、数量都非常多,十分罕见。这对墓室年代的确认、墓室主人的性别、身份、地位等的判断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他介绍,一开始考古专家并不能明确断定墓室主人是男是女,直至一把“虎子”(夜壶)的出土,才让大家确定了下来。
“无疑,‘虎子’是男性专用的。”
上层士族的随葬品
经过对随葬品的研究考证,考古专家认定,墓室主人生前是上层士族。
首先,该墓墓砖上有鱼纹、钱纹、叶脉纹、蓖梳纹四种文饰,且几乎每块墓砖均有图案,说明主人家是当时比较富足的士族。因为一般人家也会用这种墓砖,但所用较少或很少。其次,随葬品的齐全,比如除了碗以外,还有放碗的托盘以及船形陶灶也都说明了这点。
见证了泉州唐初海洋文化
陈建中分析说,古墓的发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1.这是典型的中原装饰的墓葬风格,反映了内坑沿海一带早在唐初以前就有许多人居住、生活,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墓砖文饰中有钱、有鱼,表明了生者对死者的一种寄托。
2.贝壳、船形陶灶等物品见证了当时沿海地区人们改造海洋、战胜海洋、与海洋和谐共处的历史,是泉州唐初海洋文化的实物见证。
3.反映了当时一种社会习俗,对研究泉州一带的唐朝墓葬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链接
唐朝墓葬的习俗
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地区,北魏以来的墓葬制度,经隋代,至盛唐,一脉相承。当时贵族官僚的大墓,都是采用斜坡式的墓道,包括一段很长的隧道;隧道顶部开天井,两壁设龛,天井和壁龛的多寡基本上与墓主人的官品爵位相一致。隋代流行以土洞为墓室,高级官僚的大墓亦不例外。入唐以后,则多采用砖室,土洞墓已降为低级官吏或平民所用。一般的官僚,其墓室都为单室。二品以上的大官,除主室以外,有时还设简单的前室。
随葬品以大量的陶俑为主。陶俑的数量因墓主人身份而有不同的限额。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墓葬制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墓的构造简化,陶俑的数量减少,制作粗简。
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唐墓,有竖穴式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类,形制简单,规模甚小。砖室墓多为长方形,有的两室并列,夫妻各葬一室。而南方地区唐墓中的随葬品多为陶瓷器皿,陶俑甚少见。(杨秋香 吴艺娟)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