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学者汪宏华重评《三国演义》,揭秘华容道与走麦城之谜。他认为华容道生擒曹操是刘备唯一成功的机会,但由于诸葛亮、关羽另怀心思,曹操被放,三足鼎立形成。诸葛亮希望在三足鼎立中实现与哥哥诸葛瑾的联吴抗曹,创立诸葛天下;关羽希望在三足鼎立中甩开心存异志的哥哥,与关平、廖化独立打天下,匡复汉室;刘备也希望在三国鼎立中除掉威胁阿斗继承权的关羽、关平和刘封,建立自家嫡传天下。汪宏华还认为关公在麦城表面上受到孙曹两处夹击,实则还有司马氏、诸葛兄弟和刘备三方的暗中参与,五方缺少任何一方都难以扳倒强大的关公。
原文详证如下:
一、华容道活捉曹操是刘备称霸的唯一机会,但三个和尚没水吃
曾经有人问我,《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其子刘禅到底错失了多少次统一天下的机会?我说,看上去很多,实际只有一次,那就是华容道!此后的机会都不是机会,作者为了政治上迎合正统,情节上精彩好看而故作惊险并抱憾。
假设关羽在华容道不杀不放曹操,而是生擒曹操,情况会如何?刘备将复制刘邦垓下的逆转,在赤壁一战成功。接下来就只需要边挟曹操以令诸侯,边诱逼刘协禅让了。但一旦拖入三足鼎立,刘备就被动了,人家东吴只会在你弱小的时候联合,稍许强大就会提防,他们不能让联合成为陪太子读书的事情——诸葛亮因此失败。反之,如果不联合,就会是这样的情况:1、关羽以忠汉之名伐强魏防弱吴,失败;2、刘备以重义名义吞弱吴拒强魏,失败。可见,错过华容道之后,刘蜀无论如何挣扎,都是死路一条。小说的本质就是要证明这个道理,揭示这个事实。
我们就该追问了,后面他们各逞个人英雄的失败可以理解,为何当初三剑客齐聚一堂也会坐失良机呢?原来,世上不只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诸葛亮赛过张子房,还可能三个和尚没水喝。人们常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但赤壁大战收官之时,刘备恰恰在人和上出了问题,三人已然同床异梦,各怀心思。
二、诸葛亮和关羽在华容道同时背弃刘备,但用意有别
首先我们来分析诸葛亮。他本该意识到联合东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确定性,赤壁大战前,他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拜见孙权、周瑜,好不容易舌战群儒才求得了孙刘联合。但他为什么仍要坚持打持久战,豪赌孙刘会长期联合呢?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解读过,他的“隆中对”是主观为自家兄弟,客观为刘备兄弟,他相信诸葛瑾在东吴为内应,联合有保障。他们的战策是先促成三足鼎立,再让诸葛瑾“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自己“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诚如是,则大业可成,诸葛天下可兴矣。所以,“隆中对”的第一步是双赢,第二步是零和,是刘备的噩梦。诸葛要在这一步中灭除他和关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没想到江山代有才人出,东吴陆逊及时取代了诸葛瑾,曹魏司马懿之神算更是高出了自己两个数量级。(其背后推手是司马徽。)诸葛亮在失去兄弟帮助之后,还曾炫耀自己智力之外的大仁大义大勇,结果六败祁山。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诸葛亮败北的内因。
其次来分析关羽。按说关羽深研《春秋》,完全懂得在放曹与杀曹之间,还有一条中庸之道——擒曹——可以选择。既可确保刘备胜券在握,又能报答曹操昔日之恩情,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依样偿还就是。忠义两全。但就像昔日降汉不降曹一样,关羽此时也忠汉不忠备了。当初他与刘备结义,为的是“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而非扶刘备称帝。在东汉尚未灭亡之前,任何人想称帝都是大逆不道。刘备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故而总是躲躲闪闪。但他的韬晦之术能瞒过曹操,却骗不过关羽的丹凤眼,他从几件事情看出了兄长的异志。
一是在许田打围时,刘备制止关羽杀曹操。当时的情况是,曹操用天子的宝雕弓、金鈚箭射中一只大鹿,群臣以为是天子所为,山呼“万岁”,曹操却“纵马而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关羽亦大怒,提刀拍马想斩曹操,却被刘备摇手送目制止了。过后刘备辩解说是怕投鼠忌器,误伤了天子。实际上凭借关羽的功夫,是不可能误伤的。关羽的回答是:“今日不杀此贼,后必为祸。”他开始明白刘备根本就没有清除王侧、安定国家之心,而是惟恐天下不乱,留着曹操先窃取汉室、祸害黎庶,自己再反夺天下。像刘秀一样实现所谓中兴汉室。这是刘关之间出现的第一次意见分歧。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