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自然博物馆再现了7000万年前的鹦鹉嘴龙亲子园覆灭一刻
其实恐龙有着较高的情商,灭顶之灾降临时,恐龙妈妈与30多个孩子们紧紧地抱在一起……
大连自然博物馆利用CT扫描、3D成像等技术再现了7000万年前的鹦鹉嘴龙亲子园覆灭的一刻。
恐龙妈妈曾被误认为窃蛋者
大连自然博物馆专家联合世界权威专家曾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论断,7000万年前的恐龙不是冷血低智商的,而是具有较高情商的聪明动物。世界权威的学术杂志上再现恐龙舐犊情深,颠覆了人们对恐龙的认识,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
有着“中国龙王”之称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员董枝明告诉记者,此前有专家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甚至是凶残、愚笨的,幼崽的孵化依靠自然条件,出壳后和父母没有任何亲子感情,各顾各地生活。甚至,在人们首次发现恐龙蛋旁的恐龙时竟认为是窃蛋的恐龙,而命名为“窃蛋龙”,直到1990年在我国的恐龙蛋上发现“窃蛋龙”骨骼时,才发觉“窃蛋龙”是在孵化恐龙。
亲子园证明恐龙是情感动物
大连自然博物馆收藏到一窝鹦鹉嘴龙化石后研究发现,鹦鹉嘴龙一类恐龙有亲子行为,母龙对幼崽有喂养和保护作用。群居行为和亲子行为在恐龙身上的存在,表明它们不是一群呆头呆脑的笨家伙,而是有较高智慧的一类动物。
记者看到,大鹦鹉嘴龙头骨、肱骨及部分脊柱保存完好,体长应在1米以上;小鹦鹉嘴龙平均长度约23厘米,头骨骨骼尚未完全愈合,显然是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同胞兄妹。
死亡前抱着34只小恐龙
从这件标本上,目前至少可以分出1只成年鹦鹉嘴龙和34只鹦鹉嘴龙的幼体。
专家推断恐龙亲子园毁灭时可能是让人落泪的悲剧。近日,大连自然博物馆联合多媒体研发部门利用CT扫描、3D成像等技术复原了鹦鹉嘴龙的原貌:高高的颧骨,圆圆的眼睛,鹦鹉一样弯钩的嘴……
一段3D视频首次生动的再现了鹦鹉嘴龙亲子园覆灭的一刻:
至少7000万年以前,如今的辽西北票地区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活跃的火山冒着淡淡的烟。夜幕降临,疲惫的母子蜷缩在窝里,母亲刚刚看护宝宝睡下,突然,火山再次爆发了,山崩地裂,火山熔岩飞溅。惊恐的鹦鹉嘴龙妈妈抱住宝宝,灼热的灰烬烧伤了它的皮肤,刺伤了它的眼睛,它却一动不动……
模型再现有血有肉的恐龙
自然博物馆和大连博涛多媒体技术公司告诉记者,恐龙化石相当珍贵,里边的泥土都不是随便可以剥离的。利用可视化3D图像处理软件去除附在骨骼周围的地层胶结物,将标本从填充物中游离出来,获取三维重建的虚拟体,对破碎变形的部位进行修补和矫正。最后根据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等技术复原出较为精确的恐龙模型。
董枝明对记者说,现存恐龙皮肤化石很少,而且也没有留下颜色,皮肤的复原确是难点。鹦鹉嘴龙化石旁一个3D鹦鹉嘴龙的塑胶模型,不仅准确的再现了有血有肉的恐龙,而且通过触摸让人对皮肤和骨骼更有切肤之感。
自然博物馆表示,3D复原图,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也为科普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华商晨报 虞禄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