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和江豚,有人认为可能是大鱼或者江豚掀翻了通过这里的船舶。但这种说法遭到了一些人的否定,因为即使大鱼和江豚可以掀翻一些小型帆船,但是它们并不能打翻几十吨甚至上千吨的船舶。
气象条件是在科学上最为流行的一种解释
近几十年来,有关科研人员注意到了老爷庙水域异常的天气现象。1985年初,江西省气象科技人员组成了专门的科研小组,在老爷庙附近设立了3座气象观察站,对该水域的气象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察研究。从搜集到的20多万个原始气象数据看,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乃至江西省的一个少有大风区,最大风力达16级,风速可达每小时200公里,全年平均两天就有一天属于大风日,也就是说每两天就有一天风力达到6级。另外据了解,老爷庙水域全长24公里,最宽处为15公里,最窄处仅有3公里,而这3公里的水面就位于老爷庙附近。并且老爷庙水域的西北面,就是最高海拔1474米、傲然耸立着“奇秀甲天下”的庐山,其走向与老爷庙北部的湖口水道平行,离鄱阳湖平均距离仅5公里。当气流自北南下,即刮北风时,庐山的东南面峰峦使气流受到压缩,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气流的加速由此开始,当流向仅宽3公里的老爷庙处时,风速加快,狂风会怒吼着扑来,由于风大浪大,波浪就会形成强大的冲击力,从而导致船毁人亡。并且研究发现,在老爷庙这片水域中,风浪最为肆虐的多发在一块呈三角形状的大水面上,约占整个水域面积70%左右。因此,一般赶巧通过的船只很难幸免。
记者了解到,老爷庙水域的气象条件目前是该水域谜团在科学上最为流行的一种解释。
红外航空照片发现湖底存在一个巨大的沙坝
“另外,这里复杂的水文条件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姜加虎说,老爷庙水域的水文情况相当复杂,有几股强大的水流在老爷庙水域交汇到了一起。另外鄱阳湖南湖,湖面开阔,除主槽外,流速均在0.3米/秒以下,但是到了老爷庙水域后骤然狭窄,使流速逐步增大到1.54~2米/秒,并且在主槽带还产生涡流,这就更增加了该水域的危险性。
目前,已有的红外航空照片还发现了老爷庙水域湖底的异常,航拍图像显示,该水域底下居然存在一个巨大的沙坝,长约2公里,呈东西走向。有专家认为,可能正是因为这个神秘沙坝的存在,阻挡了席卷而来的水流,并在湖水底部形成巨大漩涡,从而给通过的船只致命一击。但这些说法对人船俱失的现象均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
湖下溶洞或者地下暗河也可能是沉船原因
近些年来,也有一些科研人员猜测,老爷庙水域可能存在湖下溶洞和暗河,当遇到恶劣气候条件,湖面产生龙卷风导致湖水出现漩涡,正好通过这里的船只就被吸到湖下溶洞或者地下暗河中去了。
地质勘查也表明,老爷庙水域一带地下均为石灰岩,其岩性钙质多、易溶,有形成地下大型溶洞群及地下暗河的自然条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林景星告诉记者,如果这些溶洞和地下暗河能够得到证实,它们所形成的漩涡的确能够吸入船只。
不过姜加虎表示,他们的水下勘测并没有发现老爷庙水域有溶洞和地下暗河的存在。
有部分专家也认为,老爷庙水域现在没有见到溶洞是由于它们被厚厚的砂层覆盖,这些砂层有的几十米,厚的估计有几百米。而砂层以下溶洞或者暗河的积水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释放,由于水翻上来就会冲破砂层喷出来,在沙子上翻的时候,如果有船通过就必然会被翻掉,而翻掉的船只又会被沉下去的沙子掩埋,所以就很难找到这些沉船的踪迹。
“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姜加虎说到。
对于此次老爷庙水域的勘查进展情况,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张女士表示,10月中旬,我们召开了一次包括老爷庙水域在内的鄱阳湖科学考察工作会议,目前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展开。老爷庙水域的情况很复杂,一下子就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并不现实。不过这次的水下调查也许能够为揭开这里的秘密提供一些重要线索。(李鹏)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