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关子钞是世界最早时期的纸币,它在消失700多年之后,首次在杭州南宋纸币复原课题实验中复原。
不仅如此,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之一“南宋关子钞技艺研究”课题成果中,还包括西湖“赤山湖滨”是世界上最早时期纸币的币纸生产地的考证。
最近,上海世博中心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馆长屠燕治向国内外专家介绍这些研究成果,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
中国古代纸钞
影响今天世界纸币通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时四川就开始使用“交子”,此后便是“会子”。不过,屠燕治解释,“会子”才是首次由政府发行、流通各地、与金属货币搭配使用的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元代的纸钞进一步提升为主要流通货币,并且开始西传,远及欧洲。
“今天世界纸币通行,得益于中国。”屠燕治介绍,1275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见到了元朝忽必烈时代发行的纸币——中统元宝交钞和至元通行宝钞,惊为魔术师的魔法,后来在他的《游记》中,以神奇的口吻详细描述了他亲眼目睹的中国古代纸币。
马可·波罗说“在此汗八里城中,有大汗的造币局”,专事货币的制造。货币的质地,是将“薄树皮以水浸之,然后捣之成泥,制以为纸……裁作长方形,其式大小不等”。
古地图揭秘
“会子纸局”在西湖之滨
屠燕治说,据文献记载,安徽、四川、杭州为“会子”制造地,其中杭州为政府发行“会子”的首发地。可惜的是,安徽、四川的制造地已无从考证,杭州虽有“会子”厂,一直仙踪难觅。
一部古书(《咸淳临安志》)和一张古地图(《西湖图》)帮助后人找到800多年前南宋会子纸局,它当年的位置就在今西湖西进工程项目的“赤山湖滨”。
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记载:“造会纸局,在赤山湖滨”。赤山,在苏堤第一桥西南,与玉岑山对峙,北连大麦岭,东接太子湾。至今西湖西侧还保留有“赤山埠”的地名。赤山埠在古代是西湖的一个渡船码头。但是,单凭《梦粱录》简单的几个字,还无法了解南宋会子纸局的正确位置。
所幸,800多年前另一部古书《咸淳临安志》有一张现存最早的南宋《西湖图》,从《西湖图》中,当年会子纸局应是靠近南山路、西山路和虎跑路三路交叉口的南山路以北一侧,即今花港公园南门附近的一座两层楼式建筑(现今是一片小丛林),它的西面现在为花港饭店,南为太子湾公园,北为花港观鱼景区,东为小南湖。
“会子纸局”遗址北面正是“集贤堂”古迹,目前,该处与其他50处“有经典意义的人文遗迹”,正在西湖西进工程中被重新恢复,“集贤堂”改称“先贤堂”。然而“会子纸局”,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却被漏掉了。
实物遗存缺乏
至今难知宋代纸币真貌
屠燕治介绍,在杭州南宋纸币复原课题实验中,他们根据母版,首次复原距今700多年的南宋关子钞。
可是,很遗憾,研究成果却无法与真正的南宋关子钞对比,因为,手头上没有一张遗存的宋代纸币,因此,“我们至今仍难知宋代纸币的真面目。”屠燕治说。
他介绍,“从1975年至1988年,考古人员从江苏、福建、江西等南宋墓葬中,先后发现过4只南宋时期男女使用的丝织绣花银锭式钱包,从钱包中发现的有铜钱和纸质冥币,可就是没有见到一张真正的流通纸币。”
南宋时印了将近14亿贯的会子,后来究竟到哪里去。有人认为,当年发行新钞,为防止旧钞回流,已将回笼的旧钞焚毁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缺乏造纸原料,当时刚建立的造纸局将收回的旧会子成了造纸的原料;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会子纸的原料可能是用毛竹生产的。从上述情况分析,南宋会子的实物发现的希望极其渺茫。
而杭州西湖之滨的“会子纸局”,作为唯一仅存的文化遗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专家建议,像南宋会子纸局那样世界“重量级”文化遗迹应尽快查明、妥善保护并予以恢复,这不仅为西进新景区增加亮点,也为切实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对正在进行的西湖“申遗”至关重要。(记者 魏皓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