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重建30亿年前基因组化石 |
|
|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0-12-30 10:06:24 |
|
|
本报讯(记者常丽君)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20日(北京时间)报道,化石有助于古生物学家编写自那时起的生命进化史,但要绘制出早于寒武纪的30亿年前的生命图景,还非常困难。因为寒武纪前的软体动物细胞很少留下化石印记,但这些早期的生命却留下了一些微小的化石:DNA。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利用现代基因组,在一系列基因进化规则之下重新构造了古老的微生物,并鉴别出了许多跟氧气有关的新基因,首次提出可能是氧气的出现导致了“太古代大爆发”(Archean Expansion)。
研究人员埃里克·阿尔姆和博士生劳伦斯·戴维从100个现代基因组中找到了曾首次在地球上出现的数千个基因,并用这些基因生成了基因组化石,通过对基因组化石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基因的出现时间和哪些微生物拥有这些基因。研究显示,该基因组化石为33亿—28亿年前这段时间所有生命的共同基因组,而在此期间,地球现存基因族系中的27%已经出现。他们将这一时期命名为“太古代大爆发”。
研究发现,直到25亿年前,地球大气中才出现了氧气并逐渐积累,由此在“大氧化事件”中杀死了大量的厌氧生物。“大氧化事件”可能是细胞生命史中最大的悲剧事件,我们却没有它的任何生物记录。
经过进一步分析显示,利用氧气的基因直到28亿年前“太古代大爆发”末期才出现,这更为基因化学家所设想的“大氧化事件”增加了证据。
研究人员认为,正是一种有氧光合作用,形成了“大氧化事件”中的氧气,也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呼吸的氧气。太古代时期电子转移(指细胞膜内部的生物化学过程,伴随着植物或微生物呼吸氧气的光合作用而发生,由此直接固定来自于阳光的能量。)逐渐进化,经过生命历史的几个关键阶段,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最终使大量的能量被固定下来,存储在生物圈中。
“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尚不能判断是否电子转移的进化直接造成了"太古代大爆发"。”戴维说,“但我们推测是出现了一种让生物圈获得大量的能量的方法,从而产生了更复杂的微生物系统。”
通过分析与基因有关的金属和分子,以及它们在长期内的演变,戴维和阿尔姆也研究了“太古代大爆发”之后微生物基因组的进化。他们发现利用氧气的基因比例越来越大,与铜和钼相关的酶也是如此,这与地质学的进化记录相一致。
总编辑圈点
30亿年,它简直漫长得让人难以想像,其间生物进化注定是一个跌宕起伏、波诡云谲的过程。以现有DNA化石的蛛丝马迹来拼构早期生命基因,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家这项工作的创造性毋庸置疑,但他们关于氧气造成“太古代大爆发”的结论恐需更多的论据支持。无数次基因突变留给这个世界的扑朔迷离,至少和它为生物进化提供的不竭动力一样多。人类仅凭今天的三头六臂,就想穿越这部写满了“突变”的历史盲区,绝没那么容易和简单。
(科技日报)
作者:常丽君 (责任编辑:罗园)
|
上一个历史考古: 我国发现最完整的“船形墓”(组图) 下一个历史考古: 6600万年前古代鳄鱼长有猪鼻子且为食草动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