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非常独特,“它们又短又粗,完全不同于以往鸟类足迹,以往的鸟类足迹无一例外都具有纤细的趾痕,也就是说其脚趾都是细细长长的,像常见的家鸡一般,而我们的发现却与此相反!”邢立达兴奋地告诉记者,“参照现生的鸟类,强壮魔鬼鸟足迹很可能是由那些长有瓣蹼足的水鸟所留下的。”所谓的瓣蹼足是指脚趾两侧具有叶状瓣膜,这是水鸟脚部适应游泳的特化,现代拥有这个构造的鸟类,如鸊鷉或瓣足鹬,都有良好的游泳能力。
另一个新物种是道氏韩国鸟足迹,韩国鸟足迹最初发现于韩国咸安郡,是一类非常典型的中生代鸟类足迹,此次魔鬼城发现的足迹与其较为类似,所以归为新种,并将种名赠予世界著名恐龙学家彼得•道森(Peter Dodson),感谢他在恐龙学,尤其是角龙类研究上的贡献。
距今约1.2亿年前的魔鬼城地区的古生物群复原图
奇妙的古鸟类行为学
在这些鸟类足迹中,发现数量最多的是道氏韩国鸟足迹,“这些足迹非常散乱,不同于高城鸟足迹规则的行迹,这表明两种鸟类的造迹者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对此作了古行为学的分析。”贾程凯对记者说。
现代鸻鹬类的觅食方式主要分为视觉性觅食和触觉性觅食。典型的视觉性觅食方式为“啄—奔—啄”,通过快速奔跑再一个急停,取食滩涂表面来不及躲入泥沙深处或浅水中的小型螺类、蟹类、蠕虫等。这种觅食方式受个体间的觅食干扰很大,因此它们在觅食时尽可能地减少个体之间干扰,呈单独或低密度分散觅食,这种行为以鸻类为主。
而触觉性取食是将长喙插入泥中,靠喙对食物的感觉来探搜觅食。觅食时,它们的运动距离较短,长喙深入泥中探搜较长时间才转移。因此这类水鸟觅食时个体间相互干扰少,可成群觅食,这种行为又以鹬类为主。
“了解到这些差别,我们也可以推断古鸻鹬类足迹为什么分为杂乱与规则行迹两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哈里斯教授介绍说。
魔鬼城曾是江南之地
此次发现的足迹大多数属于鸻鹬类足迹,鸻鹬类在英文中被称为Shorebirds,直译为滨鸟类,这些鸟类中最大的不过体长70厘米,体重400余克,因此也称之为小型涉禽。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大部分时间栖息于各种湿地,典型栖息地包括滩涂、盐场、淡水湖、咸水湖、湿润的田地和草地的浅滩部分,主要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为食,一般跗跖部和喙较细长,便于其在湿地活动和觅食,绝大多数种类有迁徙习性。
鸻鹬类足迹在距今1.2亿年前的魔鬼城地区的发现,加上对当地古地理环境的分析,都表明当时此地是一个巨大的河口冲积平原(也称三角洲;如今的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东北部就都属于长江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片恍若江南之地。
从目前此地发现的足迹化石与骨骼化石来看,在早白垩世,这里至少生活着兽脚类的克拉玛依龙、敏捷龙、吐谷鲁龙和新疆猎龙,剑龙类的乌尔禾剑龙,蜥脚类的亚洲龙。天空中则飞翔着各种鸟儿,还有准噶尔翼龙、湖翼龙和枪颌翼龙等等。只见湖岸的植物高大且茂密,群群水鸟在此嬉戏,偶尔也有恐龙成单或成群来到水源边饮水、觅食。
“魔鬼城地区的鸟类足迹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多、最完整、品种最丰富的化石点,如能建设起来,配合魔鬼城景区,一定有广阔的旅游前景!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这批恐龙足迹作进一步的保护。” 安建福馆长如是说。
(责任编辑:罗园)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