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上午,明十三陵最后一座未修缮的裕陵启动修缮工程,预计投资2000余万元。明年年底完工后,裕陵祾恩门将按明代形制复建为三间歇山式大门,残破几乎坍塌的明楼也将修复。
裕陵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钱氏、周氏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占地面积在十三陵中偏小。目前,裕陵祾恩门已成遗址,保留一段清代的残墙,为了封闭保护,文物部门1998年在遗址上拉起一道铁门。透过铁门,可见祾恩殿遗址和危耸的明楼,楼顶长满衰草。裕陵内,随处可见破损的石块。
十三陵特区办主任张勇介绍,乾隆皇帝曾对明十三陵进行过大规模修缮,在修缮裕陵时,将陵前碑亭拆去墙垣,只留石碑,并在碑外四隅补修齐胸高的宇墙。祾恩门缩小,改歇山顶为硬山顶,两配殿及部分附属建筑拆除,封塞了宝城的城台券洞,还将明楼内的木构梁架改为石条券顶结构。民国年间,陵园建筑又遭毁坏。因年久失修,裕陵急需修缮。
裕陵保护修缮方案设计人、市古建研究所所长韩扬表示,裕陵修缮将本着“尊重历史、尊重文物、不改变原状、最少干预”的原则,使用原有建筑构件,采用原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建筑的原汁原味。修缮主要以复建祾恩门,加固明楼为主。裕陵修缮完毕之后,十三陵的首轮抢险性修缮将告一段落。下一步,十三陵特区办将结合文保专家的意见,对整个十三陵陵区的功能和格局加以完善,增强防护和展示手段,并适时展开新的文物修缮工程,使文物修缮与保护成为常态机制。与其他修缮的陵寝一样,裕陵不会对游客开放。不过,文物爱好者、学者可以向明代帝陵研究会提出预约参观申请。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修缮难点
明楼首次采取不离位大修
裕陵保护修缮方案设计人、市古建研究所所长韩扬介绍,同为明代帝陵修缮,此次裕陵有两点难点突破。
首先,祾恩门的复建不是单纯地恢复明代形制。韩扬表示,现有的清代残墙遗存、柱础、地面、甚至破碎的石块、石料将全部保留。届时展现出来的外观为明代建筑,但内部均为清代遗存,形象的比喻就是“明代的外壳,清代的内芯”。而以往陵寝修缮,祾恩门不是按明代复建,就是按清代复建,裕陵祾恩门是十三陵中第一个保留明清两代祾恩门风格的建筑。
其次,裕陵明楼采取不离位大修。韩扬称,以往明帝陵的明楼在修缮之前,都要将明楼的建筑构件按编号拆除下来,加固完毕后再按原样归位。但此次裕陵明楼将首次采取不离位大修,就是明楼的所有构件在修缮过程中不搬离,尽量减少对文物主体的破坏。
■文/本报记者 李天际
修缮规划
十三陵整体规划正在编制
裕陵修缮之后,十三陵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十三陵特区办主任张勇透露,十三陵景区整体规划正在编制中,其中文物保护区范围为81.26平方公里,区域内的部分农村、农民将需要搬迁安置,区域内对建筑的体量也将有所控制。
此外,借鉴八达岭长城封闭管理的模式,十三陵也将考虑将北部山区过境线昌赤路和110国道改为景区内部道路,过境车辆禁止进入十三陵景区,而是绕行过境线。
对于现有开放的神路、长陵、定陵和昭陵,将逐步完善服务接待功能,增加虚拟旅游、文化体验等项目。
张勇表示,新的乡镇区划调整后,十三陵整体划入十三陵镇。今后,十三陵景区将通过发展民俗旅游接待,帮助当地农民提高收入。
(责任编辑:丁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