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长约3厘米,形如虎符似的带钩,跃然眼前。“这是从江都王陵12号陪葬墓中出土的,也是12号墓中最珍贵的文物。虽然在地下埋葬了2000多年,带钩依然精美光亮,丝毫没有腐蚀的迹象,因为它是银的。”
据李所长介绍,这个带钩同其它带钩相比,特别之处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这个带钩是虎符式的。普通的带钩,无论是金的、银的、或者水晶的,都是整体结构,中间是分不开的。而这个带钩却可以从中间分成两半,加上整体上是老虎的形状,同西汉的兵符‘虎符’非常接近,可以说是个微缩版的‘虎符’。第二,带钩中间还刻有文字。把带钩从中间分开后可以看到,带钩的内侧刻着铭文,一侧是阴文,一侧是阳文,这样带钩就可以整齐地合在一起。第三,铭文是一句两千年前的定情誓言。仔细看的话,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带钩中刻的铭文是一句话‘长毋相忘’,字体是小篆。‘长毋相忘’的意思就是说,两个人永远在一起,互相不要忘记对方。”李所长告诉记者,因为12号墓中埋葬的是江都王刘非的一个妃子,这个带钩极可能是刘非送给这个妃子的定情信物。由此能看出,刘非和这个妃子关系非常亲密,至少曾经非常亲密。”
“地下生活”宛如人间后宫
此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种类之全、数量之多,创造了江苏省建国以来的极致。作为主墓的1号墓,出土的文物更是让考古工作者惊讶不已,很多文物都是国内首次发现。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整个陵园边长500米见方,几乎相当于汉代的一个城池。“刘非就是希望自己死后,能像活着的时候一样,享受奢华的宫廷生活,所以他将众多宫廷生活用品,作为陪葬品埋在自己身边。这也从侧面,向我们反映了当时诸侯王奢华的后宫生活。”龚院长称。
在众多文物中,一套罕见的编磬,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说它罕见,主要是因为它的材质。我所见到过的编磬,有玉质地的、石质地的、金属质地的,这套编磬,却是玻璃质地的,并且是全套22件,保存都较为完整,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虽然扬州之前也出土过一些,但只是很少的碎片,其考古价值与这次出土的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主任安家瑶女士告诉记者。
看着这一组晶莹剔透的玻璃编磬,记者仿佛瞬间穿越到了2000多年前。刘非和自己宠爱的妃子相拥而坐,四周美女如云,乐师在一旁敲打着玻璃编磬,音乐清脆动听,宛若天籁。刘非从口袋中取出刻有爱情誓言的带钩,交到爱妃的手中。坐镇一方的刘非想象不到,就在自己死后第8年,自己的儿子刘建,因为叛乱而自杀,最终国除,一切繁华都成为过眼云烟。
墓葬中发现一组玻璃编磬
这是我国最早用玻璃做的乐器
“我国出现玻璃用品是比较晚的,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西汉前期的墓葬中就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玻璃制品,实属罕见。并且这一组编磬从比例上看,同普通玉质编磬几乎一致,最大的有70厘米长,这说明这组编磬是当时的实用物,而不是微缩版的随葬品。这组编磬,也可以说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用复合材料制作的乐器。”安家瑶主任称。安主任还表示,唐宋时期的人,就已经不太知道玻璃是怎么制作的了,这在唐宋的一些诗词中都有体现。至于原因,可能和青铜制作工艺等其它古代工艺一样,因为战争等原因,慢慢失传了。
车马坑中发现罕见漆器羊车
在位于陵园西南侧的车马坑中,记者见到了有一辆尺寸和其它车辆相比明显偏小的车辆。李所长告诉记者,这辆车和其它车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用马拉的,而是用羊拉的,是羊车而不是马车。“古代后宫之中,马车是不能驱驰的,诸侯王给嫔妃传递物品,后宫各个嫔妃之间传递物品,互相走动,代步工具都是靠羊车。刘非将一辆羊车埋葬在车马坑中,说明他仍然希望能借此作为后宫走动的代步工具。”然而可惜的是,因为马车和羊车在地下埋葬的时间太久,车辆的木质结构都已经腐烂,只剩下一些金属零部件和木头表面的漆皮。在1号墓东南侧的另一座车马坑中,记者见到了大量堆积起来的偶车,李所长介绍称,这些偶车都是战车的造型,放在陵园南侧入口处,也是保护陵园的作用,对研究汉代战车有着极可靠的实物价值。(蔡震 肖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