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亿年前灌木蛐蛐翅膀的化石及其构造插图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中国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发现了一块保存完整的侏罗纪时期新品种—灌木蛐蛐化石,这种蛐蛐的翅膀长约7.2公分,估计存活于1.6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与恐龙属于同一个时代,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Archaboilus 音乐家”,英国古生物学家借助这块结构完整的侏罗纪时期蛐蛐祖先化石,通过与现有蛐蛐物种翅膀结构进行一一对照,模拟重构出了1.65亿年前蛐蛐祖先的叫声。研究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震惊,这种蛐蛐的叫声或许是侏罗纪时期最为动听的音符了,而且还是蛐蛐王国特有的求爱歌曲。
据了解,蛐蛐是通过身体中坚硬部位的相互摩擦来发出音乐般的鸣叫,这个过程被称作摩擦发音。此种灌木蛐蛐的声音频率比现有蛐蛐声音频低一半,由于其翅膀化石结构保存的完好,研究人员通过现代声学特性,推断出这种灌木蛐蛐的声音简单、响亮而且纯净,在夜间甚至可以传到数十米以外的地方,能够在远近距离呼唤同类,古生物学者模拟出了这种灌木蛐蛐在求偶时唱出的动听“情歌”,这可能是目前已知有纪录可考的最古老乐曲。
中国首都师范大学的顾俊杰和他的同事于2月7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载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世纪时期的侏罗纪森林,主要是由针叶树和巨型蕨类植物组成的,在当时森林密布且有众多动物同时鸣叫的夜间自然环境中,灌木蛐蛐的这种低频率歌声能够与同类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可以清晰的定位同类的位置,让雌性蛐蛐选择是否回应,这也是最好的求偶叫声,不过爬虫类、两栖类和哺乳类的食虫动物也同样能够听到这种蛐蛐低频率的声音,从而根据声音来源捕捉这些昆虫的行踪,于是大约1亿年以后,蛐蛐已进化成发出无法让蝙蝠等天敌听到的声音。那么灌木蛐蛐的歌声究竟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信息?对于现代研究人员而言,它并不是一个近代演化的创新,它暗示了当时侏罗纪时期的声音是非常丰富的。”然而灌木蛐蛐的叫声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声音,是宇宙诞生赋予了它们这项殊荣,但愿通过这些蛐蛐的叫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点远古消逝世界的气氛,与这些小生物一起重温侏罗纪时期的感觉。(尚力)
(责任编辑: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