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和使用的石器留在比今日湖面高数十米以至上百米的古湖滨阶地上。从距今23000年起至15000年是气候最严酷的时期,被称为“末次冰期最盛期”或“末次盛冰期”。此时冰川面积大大扩展,藏北高原大部分地方可能都覆盖在厚厚的冰层之下。无论是兽群还是人类都无法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生存。他们只好离开那里而迁到河谷地带去。距今10000年起,全球进入具有间冰期特点的全新世。随着气温回升,冰川面积迅速缩小,湖泊也因水源补充不足而迅速收缩,藏北高原进入低湖面时期。尽管气温高于冰期,但降水不足,整个生态环境因干旱而日益恶化。高原上出现大面积的无人区。
青藏高原早期人类与外界的联系
关于青藏高原的早期人类活动另一个人们感兴趣的议题,就是这里的史前文化的主人是谁?它与周围地区的联系情形如何?由于迄今为止考古学家尚未在高原上发现古人类化石,所以无法对前一个问题作出直接而明确的答案。不过,考古学可以通过对考古遗物(对史前时代来说主要是数量最大的石制工具)的技术和类型学分析,了解这种考古文化的来龙去脉,最后对文化的主人是谁作出判断。卡若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又以细石器工业最惹人瞩目。它以楔状、柱状、锥状细石核和两侧平行的细石叶为特征。这种工业和邻近的四川西部、新疆塔里木盆地、华北、西伯利亚以至北美的细石器文化属于同一技术传统,而不同于帕米尔高原、里海以西以地中海为中心的非洲、欧洲的几何形细石器文化。至于南亚的细石器情形如何,我们因手头缺少参考文献而无法作出判断。至于以藏北高原和柴达木湖打制石器为代表的旧石器文化,其技术与类型可以和云贵高原、华北、西伯利亚、中亚以至东欧的旧石器中期、晚期文化对比。这一现象生动地反映出处于末次冰期中的远古猎人在旧大陆(亚、欧、非三洲)中、高纬度的冰缘地区(即冰川外围的草原、苔原地带),为追逐兽群而频繁迁移的事实。青藏高原和它的外围虽然地理位置靠南,但因地势高而具有中、高纬度地区类似的生态环境,十分适于远古猎人生存。
(责任编辑:罗园)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