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墓地的规格和规模,在长江流域屈指可数。墓葬保存之好,出土文物之丰,时代特征之明确,均为湖北过去考古所仅有,具有极为重大的学术价值。
多座墓葬的青铜器上有“曾侯”和“曾侯谏”的铭文,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这将是西周曾国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自曾侯乙墓发现后,有关曾国问题的讨论不绝于学界。有关曾国的来源和始封问题未成定论,大多学者认为曾国是在西周晚期周灭鄂后而立国的。叶家山墓地发掘出的铜器铭文表明,曾国在西周早期就已存在于汉东地区,并已称侯——已经发掘完的M65是所见大墓之一,与之伴出的还有铜钺和铜面具等反映高等级身份的重器,推定极有可能就是西周早期的曾侯谏墓。
大量的西周陶器、铜器和原始瓷器等,不仅保存完好,而且组合和共存关系明确,是研究湖北汉水流域西周文化的重要标准性器物群。
大量成熟、品类齐全的原始瓷器屡现于随州叶家山西周墓,有助于解开原始瓷器的产地问题。长期以来,原始瓷的产地也是学术界存在分歧的的问题之一。过去,原始瓷在湖北发现不多,且器类单一,这次发现的批量原始瓷器将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物证。
青铜器大多有铭文,已知铭文总字量达400余字。铭文内容除常见的一些西周早期的族氏文字和方国名外,也有大量过去所不见人名,对于排定墓地的世系及与其他方国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已发现的族氏文字有16种之多,说明在西周早期,曾国与这些族氏或方国都有往来。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古文字为过去所不见,丰富了古文字学的字库。
为研究西周汉水以东的方国提供了最新材料。叶家山曾侯器群的面世,说明西周早期,曾鄂应是同时并存于随州的两个古国。从铜器出土范围看,西周早期曾国并不大,似应仅存于随州的漂水流域,但随着鄂被周消灭,姬姓曾国迅速地扩展至汉北及河南新野一带,成为替代鄂国的名符其实的汉东第一大国。同时,叶家山这批铜器具有重要的辅证作用,可以重新诠释昭王伐楚青铜器铭文中的“在曾”、“在曾、鄂师次”等系列铭文。
(责任编辑:罗园)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