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7-28 1:16:59 |
|
|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话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有个聚会需要带些饮料,(同时出示一些饮料的价钱)让学生帮着算算饮料的费用。在简单的计算过程中,学生针对此问题就会自觉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了。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现象,在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并让学生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从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和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材更新滞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难以及时体现。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材中去,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前,通用的数学教材具有共同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差距。教材的充实、改编要求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同时,也要深入地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从而对教材进行大胆的舍弃和改编,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改编教材例题,让学生在富有生活情趣的例题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 例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教师要求学生用36米长的栏杆在教学楼前设计花圃,让学生画出自己设计的草图,并求出它的面积。因为校园是学生所熟悉的环境,所以学生的兴趣很浓,创造性思维被激活。有的设计成圆形,有的设计成正方形,有的设计成长方形,有的设计成平行四边形。然后请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再安排学习小组相互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这样让教材内容“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的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中,教材不只是供教师教学的惟一资源,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使用教材,教师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课本进行改革、剪裁。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创新的内容,把生活内容引进课堂,让课堂教学生活化。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
上一个数学: 探索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路径 下一个数学: 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