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玫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推理能力做了明确的阐述,主要含义是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找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步步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推理能力是一个人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未来的职业中,每个人都应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做到清晰、有条理、合乎逻辑。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有着特殊的作用。推理包括逻辑推理和合情推理,在数学的研究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也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应与其类似,使学生既学会论证推理,也学会合情推理,从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观察、实验、归纳和类比等从小学就已开始,并将一直进行下去。逻辑推理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抽象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逐步的开始。学生对证明的意义、证明的方法、证明的基本要求以及严格的证明格式等的掌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新世纪(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对逻辑推理和证明的学习特点,将推理的学习大致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下面仅以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为例,介绍推理学习的阶段性。
第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经过直观的操作、观察、归纳等方法获得一些结论,这主要以小学阶段以及初中的开始阶段为主。如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的获得就是利用撕纸和拼纸片的方法得到的;两点间的直线段最短也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获得的等。学生们通过操作和观察得到了一个个新的判断,在这样的推理过程中,是以直观的操作、观察、归纳等方法实现的,是直观的推理过程,也是合情推理的过程。在七年级上册中很多结论的获得都是利用了这种推理形式。
第二阶段则是将直观推理与简单的逻辑推理相结合,并更多地注重学生推理意识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以及有条理的将推理过程进行口头语言的表达。
如在七年级下册中的第五章里,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过程,就是将小学时单纯的进行拼角发展为拼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