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有理数乘法法则可以由学生猜想得到.
我以为这两点欠妥.首先,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入知识是必要的,任何知识的引入,除非特别困难,一般都应该有实际背景.这不仅符合人 “实践——理论——实践” 的认知规律,而且对于真正理解新知识也极有帮助,我想这就是每一种教材都这样引入的原因吧.我们所做的工作应该是如何将这种引入自然而然能为学生所接受.另外每一种实际的引入都涉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它是有理数这章中最重要的概念,对于真正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至关重要,因此这种出现也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关键是得到两个负数相乘的法则,我认为三种教材的①正×正,②正×负,③负×负这样的教学顺序是合理的.由①到②是不难理解的,由②到③则是前者的应用.对于北京师大版和王老师出现的“猜一猜”这三个字,我觉得这里出现得不是很恰当,他们的本意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但由于这内容是小学生升入初中的第一章,一般的学生在假期中都或多或少预习过这一内容,其结果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并不是问题,我认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个人认为89年的人教版和2001年华师大版的处理是恰当的,比较而言王老师的处理就不很妥当,没有实际例子的补充说明,又没有相应的证明过程,靠猜一猜得到一个定理、法则太肤浅,毕竟数学是一门相对严谨的学科,在这么一个重要法则的诠释上这样做有点轻率.
对于张先生提出的类似偶发事件,曾老师的做法是因势利导而将整节课都照这一思路进行下去.评判一种行为的恰当与否要看是否对达到目的有利.曾老师这样做有两个前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