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到底“衔接”什么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8-10 8:47:40 |
|
|
十四中数学教研组长 王红权老师
很多新高一的同学,暑假里都忙着“衔接”,步入高中,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知识难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家都想趁着暑假来全方位提升自己,让这一级台阶迈得更稳。但是到底该衔接些什么内容,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直击问题的核心呢?
杭报经典学堂“高中全接触”系列讲座的首场活动于上周五启动,为新高一的学生们答疑解惑。讲座第一场,来自十四中的数学教研组长王红权老师为新高一的学生介绍了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教育。
“我初中数学学得很好啊,但是高中听说会很难,心里没底啊。”在场的一名同学说,新高一的教材自己也翻了一下,但是不知道该重点看些什么。“是啊,都说高中数学和初中很不一样,要怎么才能衔接好呢?”另一名同学表示,自己早早地报了名,就是为了听听资深的数学老师怎么解答这个问题。
衔接≠上新课、
竞赛培训、巩固复习课
每年的暑假,都有不少新高一的学生去参加初高中衔接的课程,王红权老师提醒我们,做好衔接方面的工作是必要的,但是不要盲目参加,要分清楚到底是不是衔接,衔接的是哪些知识。“不是要急于学习高一的新课本,而是将一些初中应该提高与拓展的部分进行巩固。”
王老师给我们指出了目前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衔接课程讲授大量的高一新知识,衔接课变成了新课。
误区之二:衔接课程讲授大量的初中竞赛内容,衔接课变成了竞赛培训课。
误区之三:衔接课程仅仅是巩固初中知识,衔接课变成了复习课。
数学语言更抽象了
思维方法更理性了
王老师提醒,高中数学和初中有很大不同:
一是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历来学生都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二是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加之时间紧、难度大,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王老师建议同学们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并且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在哪里?
这8块内容入学前可以再巩固下
■重磅解读
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在哪里?
这8块内容入学前可以再巩固下
初高中知识“脱节”在哪里?“衔接”教育的误区又有哪些?王老师在课上为我们一一解答,同学和家长们都直呼“受益匪浅”。大家可以根据王老师这份资料,有针对性地巩固和学习。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
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但进入高中后,它的运算公式却还在用。比如说:
(1)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b3;
(2)立方差公式:(a-b)(a2+ab+b2)=a3-b3;
(3)三数和平方公式:(a+b+c)2=a2+b2+c2+2ab+2bc+2ac;
(4)两数和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
(5)两数差立方公式:(a-b)=a3-3a2b+3ab2-b3。
2.因式分解
十字相乘法在初中已经不作要求了,同时三次或三次以上多项式因式分解也不作要求了,但是到了高中,教材中却多处要用到。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
这也是初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但是分子、分母有理化却是高中函数、[1] [2] 下一页
|
上一个数学: 列代数式五点注意 下一个数学: 非常规数学问题解法探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