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畏惧数学作业怎么办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12-9 11:13:02 |
|
|
作者:佚名
常常听到数学老师说:学生最怕做数学作业,抄作业的同学时有发生。在辅导学生作业过程中,常常听到部分学生说:老师讲课时我都听懂了的,但是做作业时总是有困难(下等生如是说);有时做过的题,过一段时间又做不来了(中等生如是说)若把作过的题变换一下条件或结论,又不会做了(良等生如是说);一般的题都好做,就是综合性较大的题难做(优等生如是说)。
这是什么么原因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对其成因分析如下。
首先,教师方面一般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只考虑老师讲,没有考虑学生学。课讲得很好:详尽(该讲的都讲到了)、深透(估计学生难理解的都讲到了)、重难点归纳清楚,学生在课堂上一听就懂,觉得学习并无困难。但毕竟这是老师的杰作,学生没有自己积极的动脑思考,只是老师详尽的分析、理解、讲解在学生耳朵里回旋了几趟。换句话说:学生听懂了,并不等于学生学会了,会学了;老师拿到一个题会分析,但学生还是分析不来。
2、讲解课本内容,没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没有做到深入浅出地、直观地讲解概念,往往是就题论题式的讲解例题;没有想法从例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教会学生学习。所以学生始终难学会,当然更不会学,一旦自己解决问题就困难重重。
3、在教学例题时,照本宣科。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见,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对简单例题和复杂(综合性)例题,不管学生理不理解,都平均用力讲解,对简单的例题学生听得厌烦,产生懒惰情绪;对复杂的例题学生听了之后,并不明白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解?老师更没有重视对例题的变式教学,没有想法通过变题教学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所以学生虽然能听懂,但自己遇到类似问题并不能解决,或者做起来很困难。
4、布置作业时,往往只重视了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方法的套用。没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利用思考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学生作业时也往往只是机械的回忆,没有积极的思考,更没有反思,没有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题后没有对解题中的经验教训、思想方法、解题方法、技巧、规律进行很好的总结、归纳。所以作题之后收获不大,效果不好。
5、评讲作业时,没有认真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错因。往往也是就题论题式的讲解、纠错,同时也没有充分利用相关作业题目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训练,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灵活思维能力等。
其次,学生方面一般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不求甚解。对知识概念完全靠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理解记忆,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记忆,需要用到这些知识时就想不起来了;易混、易错概念和知识点没有注意区别,模糊不清,一用就错,常错、常不纠正。
2、上课只求听懂。对解题方法、解题的思维过程从不多问几个为什么?拿到一个题,根本就不善于分析,用这种方法试试,那种方法碰碰,碰对了,题也就做出来了,没有碰对,这个题也就做不来了,有时侥幸找到一种单一的方法把题做出来了,也不善于总结是怎么想出来的、用到那些知识点,也不愿去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解法,等等。因此,自己做过的题,过上一段时间,遇上类似题目或现题也找不到解决的突破口。
3、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把学过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想,不能把知识点归类串联起来。因而,学一点忘一点,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能多方面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综合问题,没有掌握化归转化思想,不能把新问题转化到学过的旧问题上去,或不能用学过的方法类比的解决问题,或不能把学过的几种方法综合起来解决新问题,更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把学习数学作为自己的使命责任,只是被动的为了应付考试。因而,学习缺乏内动力,没有兴趣,没有进去心,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5、上课不愿积极思考。不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思维懒惰;不懂又不愿问老师、问同学,总是怕暴露自己的思想。因此,表达能力长期得不到培养,思维能力更是发展不起来,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如此等等,造成解答问题层次不清、东拉西扯,解题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数学: 巧做数学作业,为考试增砝码 下一个数学: 笑傲考场支招数学学习方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