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7-13 12:12:09 |
|
|
浙江嘉善三中 许伟强
在许多学生眼里,数学等于枯燥与艰难,数学定理、公式只是用来应付考试与作业,并没成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陷入了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的困境。
引发困境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生活化原则的“缺位”是重要因素之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生活背景,教学情境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去甚远等以本为本、被动施教、封闭机械的教学,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主动性,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数学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践行生活化原则应该成为走出困境,谋求发展,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由之路。
一、践行生活化原则的必要性
认识来源于实践。从学科渊源来看,最早的数学知识就是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正是从丈量土地、计算时间、比较轻重大小中产生了最初的数学。数学产生后,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征程上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遨游太空的航天飞行,还是房屋交易中的面积计算,数学都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当然也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必要素养。
学生的成长发展不能是关在象牙塔里封闭地成长,而应是通过生活来教育,通过教育来使学生学会生活。就数学教学而言,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关联着数学的学科价值,更重要的是,关系着学生能否学会用一种科学的理性的方法,去解决正在面临或将要面临的种种实际问题。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定能够找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数学素材。如果能把这些素材与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数学学习中与生活亲密接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并不遥远,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的智慧魅力,在生活化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的方式方法寻求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真正落实在“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生活教育理念。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这同样要求我们要打破封闭式的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构建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新境界。
二、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1、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主要是通过师生合作与互动,共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并把二者统一于一定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逐步解决中把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运用数学方法使实际问题一一破解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
新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数学实例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实践(“做一做”)、思考(“想一想”)、探索(“猜一猜”)、交流(“议一议”)等学习过程来展开。这样能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2、采用生活化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以往的教学常常是以公式、习题等纯数学的方式“高高在上”呈现,而生活化原则要求教师贴近学生生活成长的实际,采集生活中的各种数学实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天地,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如在理解“循环小数”时,先给同学们念了一首熟悉的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老和尚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学生欣然呼应中引入“循环”等知识,并结合刚才的童谣进行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循环”的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思维的浓厚兴趣。
3、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学生的成长发展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一个积累经验、不断成熟的进程。学习心理学表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发生与保持是和所学[1] [2] 下一页
|
上一个数学: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下一个数学: 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