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7-13 12:12:10 |
|
|
福建惠安荷山中学 刘锦春
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括学生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包括感觉,想象,思维、注意力、记忆等直接与学习有关的心理活动,同时也包括情绪,情感、兴趣、自我克制的意志品质等一些非智力的与知识相关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处在积极的状态,就能对学习充满浓厚兴趣,主动探求知识,否则,处在消极状态,对学习无精打采成为应付考试而被动地学习,其结果就会出现学习效果的巨大差异。要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则必须有健康的学习心理,而健康的学习心理又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和发展的。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自觉的学习心理,使学生乐学。
心理学指出: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的不同点在于它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而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学习目的越明确,自觉性与能动性就越强,心理状态越佳,效果也就越高,这是目的性对学习的指导作用。
在讲授“韦达定理”时,我设置这样的导课:
已知l、l是一元二次方程x十3X—2;0的两根,求下列各式的值①X:+X2②X:K2⑧X:’+X。’并对学生提出:“你能在几秒钟内算出结果吗”,课堂上学生你追我赶,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部分学生完成此题需要5分钟以上(因这时候学生只能代求根公式先求出两根,后代入计算且运算量较大),当同学做出正确答案后。我说:“当你们所完这节课后可以在5秒钟内口算完成此题,解题效率提高何至十倍呢”这样,同学们自觉发现了韦达定理的重要性,从而学生的求知心理被激发了,使学生处在饥饿中寻求食物的心理状态,同时,学生内在的自觉性、主动性也被挖掘出来了。
二、培养兴趣,强化学生的随意注意心理使其乐学。
古代心理学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乐学,在学习中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唯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有积极持久的学习心理和求学劲头,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1、通过教学中配置趣味性较强的例题培养学习兴趣。
在“利用对数计算”的教学中,设置这样的例题:一张纸的厚度为0.14毫米,折叠一次,其厚度为o.28毫米,再折叠一次,其厚度为o.66毫米,依照这样折叠方法,折叠几次,其厚度能超过珠穆拉玛峰的海拔高度8848米。解题前可由学生猜猜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可能是上千次后才能达到。
解:设经过X次折叠,其厚度超过8848米
依题意得:0:14X2x>8848~10‘宁1,4X2x>8,848~10’
两边取对数,变形得X>”-198.848-lgl.4查表,计算得X>25.9
二折叠26次,其厚度超过8848米。
答案计算出来后,全班同学非常惊奇,对这样具有特殊诱感力的教学内容都感到兴味盎然,乐滋滋地探求知识。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利用对数计算的优点及技能。
2、通过纠正错例,讲透道理,激发兴趣。
为了改变学生在做几何题时不按条件随便画图的不良习惯,我举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证明任何线段一样长
简证如下:如图在任意AABC中作
/A6b平分线与BC的中垂线交于点0,作OBiAB,OFZAC,Ⅱ.P为垂足,连结0B、0C,显然,AAE0竺AAFO、OBl]丝厶OCF,可得AE=AF、BE:CP从而得到,朋:AC,即任何线段一样长,错在哪里呢?同学们通过认真作图,一致发现:当AB~AC时,/A的平分线与BC的中垂线的交点不是在形内,而是在形外,作图的不正确造成了结论的错误,这样的例子同学们很喜欢听,又容易吸取教训,从而
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培养、发展好奇心理,使学生乐学。
中学生突出的一个心理状态是好奇心强,它是学生乐学的动机之一,如果学生不能自发产生好[1] [2] 下一页
|
上一个数学: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下一个数学: 数学学习需要新理念,新形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