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插图教学的实践探索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9-5 20:22:01 |
|
|
(2)安排组合插图
一堂课中,有时仅有一两幅插图是很难对数学知识有系统认识的,那么这时教师如何安排多幅插图就显的非常重要。何时出现插图,以怎么样的形式出现,对利用好插图都至关重要。下列是新教材七下2.2中的三幅插图,让学生在欣赏到轴对称的美观和实用的同时,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理解轴对称性,深入体会轴对称性的本质和内涵。可见插图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可以出现,贯穿于整堂课中,有时需要多幅插图才能够说明的就需要以组合的形式出现等,所以教师在课前都应该对插图有精心的安排和准备。
(3)注释说明插图
对于插图,大部分只展示了事物、情景外在的形象,学生只是对其表面有一定的了解,一下子还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插图和外来插图进行一定的说明和注释,帮助学生对插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插图注释应力求简明扼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依据性,并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相呼应。
(4)探求搜寻插图
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这就需要教师从现代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中,搜索和探寻与教材配合紧密的插图。教师要联系实际,善于就地取材,开发和挖掘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妙运营插图
教师应创造性地运营插图,特别是新教材插图这个不起眼的板块,利用视觉形象到思维协调发展而达到理解和表现插图的定义。巧妙合理的运用插图,对数学教学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由外而内法----以图导课
由外而内法是指通过插图引导学生由课堂外自然的融入到课堂内的教学过程。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插图---作为一道拉近现实与教材的有利工具,能有效调动起学生感性认识,为学生进一步接受理论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新教材的每一节新课之前都有一幅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使一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实践证明,利用好书本上的插图,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往往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导课方法。下面是八年级上册3.3《三视图》中的三幅插图,第一幅是让学生了解立体概念,第二幅导出本堂课的重点,第三幅是让学生对三视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基本的概念,同时也为下面画三视图必须遵循的法则做准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导课艺术,尽可能的以一些直观、引人入胜的插图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思维从问题开始,我们倡导以图导课来启动学生的思维,来启动一堂课的开始。
(2)由表及里法----以图释疑
由表及里法是指通过插图的表面所在来找到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从学生的言语表情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把从插图中看到的事物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自己置身于插图的情景中时,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有透彻的领悟,便于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在新教材下还需寻找新的释疑方法——以图释疑。充分发挥插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例如在讲九年级的二次函数2.2的第二节时,要比较y=1/2x2,y=1/2(x+2)2,y=1/2(x-2)2三个函数的共同特征,顶点坐标和对称轴的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来画函数的图象,构造出一幅二次函数的插图,如图。这幅插图给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大脑中的困惑一下子就有思路了,学生根据自己构制的插图能够比较清晰概括出三个函数之间的共同性,以及它们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之间的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数学: 谈如何有效导入新课 下一个数学: 华师大版及苏科版七年级数学新教材“图形与几何”的比较研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