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插图教学的实践探索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9-5 20:22:01 |
|
|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职责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要从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插图作为渗透情感的有利工具,其具有生动、贴切,引人入胜的特性。尽管凭借绘声绘色的语言描摹可以奏效,然而插图中呈现的情境,较之语言情境更真切、更鲜活,使学生的心灵、情感得到陶醉,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特别是教师通过对插图的优化处理和“二次创造”,使它在切入教学过程时由小变大,由静趋动,由无声到有声,由平面到立体,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激发学生的新情感,不仅能获得活化道德情境的效应,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提高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以图促兴趣
兴趣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初中学生,潜在的童趣还没有完全消除,还有其天真、活泼的一面。而插图正好迎合了学生的这一特点。书本当中的卡通图、动画图、体育图等等,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听一位教师上《二次函数的性质》时,课文引入的第一幅插图就是中国球星姚明在NBA的投篮动作,许多学生对此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通过教师适当引导,使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4)以图促创新
有些教师认为,对于初中学生,现在谈创新理念或许还早。但事实证明数学创新理念的形成在初中已经开始了。尤其是在新教材下,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理念的培养。在上八年级上册7.2中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幅关于一次函数的插图,这里讲的是身体质量和单位时间热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当我把内容讲完后,突然有个学生提出来,“老师,这里能不能把时间的变化也加进去呢”?可见,插图能使学生产生灵感,促进学生的创新。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图画的敏感性原比文字要强,对于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更加有助于学生新的观点和想法的提出,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知识的创新和观点的创新。
(5)以图促辩证
插图的真实性、直观性、说服性、科学性、逻辑性往往比文字表述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在教学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和功能。

教师引入一幅辨证的插图,如图,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一对三角形有五对量相等,其中∠A=∠D,∠B=∠E,∠C=∠F,AC=DE,BC=DF,但很明显不全等。使学生从辩证的角度去理解“ASA”“SAS”“AAS”“SSS”,那么学生对判定中的对应就会引起重视,理解也会更透彻些。
通过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之间、几何图形之间、量与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以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
(四)全面赏析插图
掌握插图的特点是突出教学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和学生一起来“看说评画”插图,以提高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1)“看插图”——教师应指导学生以围绕教材中心、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看插图,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插图、分析插图,以图系文,通过“看”来领悟插图的意境,领悟教材的本意,可以增加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品德修养。
(2)“说插图”——“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的胆量,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说插图”这一环节,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优点,便于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大脑中存在的疑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评插图”——可以小组测评、学生自评、师生共评。通过测评插图,让学生反思插图对我们理解知识,掌握教材起到了怎么样的帮助,了解插图存在的优点,使学生对插图存在的意义有更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数学: 谈如何有效导入新课 下一个数学: 华师大版及苏科版七年级数学新教材“图形与几何”的比较研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