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9-6 16:24:54 |
|
|
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呢?生2答: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内角和180°,两个三角形内角和就是360°。生1问: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呢?生3争着答:我们可以用刚才的方法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把六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根据每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就可以求出n边形的内角和。教师马上鼓励他说:很好!教师再提出:如果不把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放在多边形的顶点上,能否放在多边形的边上或放在多边形内部呢?是否有同样结论呢?请同学们课后探讨研究。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交流,学习的动机更加清晰,目的更加明确,效果更加明显。
四、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光师动会厄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光生动也不容易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已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起着指导作用,学生自已能解决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已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及时点拔,使学生“顿悟”,若让学生盲目地探索则将事倍功半。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控制授课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过程。教师重在“导”字上下功夫,在连接处导、在关键处导、在疑惑处导、在求异处导。
例如例题:⊙○是△ABC的内切圆,与AB、BC、AC的切点分别是D、F、E,∠DFE=40°,求∠A的度数。
这个题目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讲解这题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审题,分析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探究∠A和∠DFE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一个任意四边形,对角的大小是没有必然的数量关系的,但如果四边形与圆结合在一起,情况就不一样了,就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根据条件通过“第三者”把它们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后,提问学生:“在圆与直线相切的问题中,常见的‘第三者’是什么呢?”(让学生探讨操作),最后再作出通过切点的半径这两条辅助线引导学生分析解题。师生在交流中互动学习,学生不仅能主动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总之,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只起着指导的作用,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学习的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质疑,使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探索中互动,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数学: “让数学四步如歌”——清洗数学思维 下一个数学: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