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志 刘雅琴 张立兵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为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源远流长,不可能再有什么创新,更不太可能要求学生发明创造什么新的初等数学的结论.因此,我们数学教师普遍对定理、公式课的教学重视不够,在数学课堂中更多地重视“解题训练”,习惯了“满堂灌”的模式,致使学生更多地靠背诵数学的结论和公式,盲目地机械地去进行模仿,在茫茫的题海中漫游,学生不知不觉地成了知识的容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无情地失去了.长此下去,学生很用功,书本知识很纯熟,但动手能力差,学生对数学问题根本不可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更不可能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事实上,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是揭露和反映数学概念本质属性及属性间的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而
定理、公式课的教学,不单纯是让学生知道和了解定理和公式本身,定理、公式的探索、产生过程,更是学生思维提升和思维训练的良好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定理、公式课的教学.为了更加有效地组织定理、公式课教学,我们分析了定理、公式课的特点,结合“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把定理、公式课分为两种基本模式:“自学交流式”和“探究交流式”.
模式一自学交流模式
对于教学内容中的定理、公式比较明显,探究的价值并不大,这时不必再过多地强行进行“探究”,
而是利用此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更多地采用自主学习与互助交流的形式.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环节解读
(一)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分为三部分:①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围绕本节课的定理、公式以及要解决的问题,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②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根据本节课的需求所做的课前准备;③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预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这一节课时,由于这个公式内容比较简单,其课前准备可如下:
第一部分:安排学生复习整式的乘法,为学习平方差公式做好知识的衔接,复习以下两点:
1.整式乘法的法则有哪些?
2.在进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易错点有哪些?如何克服?
第二部分: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自学提纲,设置自主学习的题目和问题.本节课的自学提纲具体设计如下:
1.如图,边长为20厘米的大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小正方形,请表示出图中阴影部分

面积:
图1的面积为:——
图2的面积为:——
结论:20×20-8×8=202-82=336
(20+8)(20—8)=336
(20+8)(20-8)=202—82
你有什么发现?
2.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下列各题:
(1)(x+2)(x-2)
(2)(1+3a)(1-3a)
(3)(x+5y)(x-5y)
(4)(5+b)(5-b)
(5)(2x+1/2)(2x-1/2)
(6)(-x+2)(-x-2)
3.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大胆猜测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