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树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设计思路”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这些“动向”表明,数学教学应实现过程化.所谓数学教学过程化,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此,教师应把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运算法则及定律的归纳过程、数学命题的发现过程、解(证)数学题目时思路的分析过程等充分“暴露”给学生,以避免教学中过于注重结果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建构”.在此,本文就数学教学过程化的实施策略问题做以探讨,以期与同仁探讨.
策略1: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
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基础因素和贯穿始终的因素,就是要明确概念.曹才翰先生曾说: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由于受学习内容、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材中不可能把每个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都一一展现出来,许多概念都是以精炼的定义的形式呈现的,而略去了其“精彩”的形成过
程,仅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些典型的基本概念,关注它们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并充分地展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记忆深刻、理解到位、应用灵活.
案例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教学.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这节课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应把三角函数概念的产生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
(1)在计算“比值”的过程中,剖析概念的本质,明确概念的外延.
对概念的深化,必须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人手,深入进行剖析,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于三角函数,可抓住正弦函数进行重点剖析:正弦函数涉及比的定义、角的大小、点的坐标、距离公式、相似三角形、函数概念等知识;正弦函数的值在本质上是一个“比值”,为了突出这个比值,教师可结合图1做如下引导.
①正弦函数是一个比;
②这个比是∠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与这一点到原点的距离r的比值;
③这个比值随∠α的确定而确定,与点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无关(这一点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来说明);
④lyl≤r,所以这个比值不会超过1.
以上就是正弦函数概念的本质属性.教师在启发学生认识、理解上述本质属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发现:∠α的终边上的一点P(x,y)一旦确定,就涉及x、y、r这三个量,任取其中两个量就可以确定一个比值,这样的比值有且只有6个.因此,基本三角函数只有6个,这便是三角函数的外延,在初中,我们仅学习其中的4个.
(2)引导学生探索得到“比值就是函数”的结论.
紧扣函数这一概念,让学生找出上述“比值”中的自变量、函数以及它们的对应规律(这时,自变量是α,函数是“比”.之所以将这个“比”叫做∠α的函数,是因为对于[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一个确定的比值与之相对应).有了这样的一些认识,学生对正弦函数的理解就比较深刻了.
(3)展示三角函数概念的产生过程.
我们知道,数学概念是用定义来叙述的,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任何定义都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是,叫做等)组成.属加种差定义是数学概念最普遍和最常用的一种定义方式,其一般形式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被定义项=邻近的属+种差.
例如,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