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过程化的策略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0-11 12:54:40 |
|
|
由上面的操作过程,学生会发现,如图6,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且BC=AD,要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只需连接AC,并证明△ABC与△CDA全等即可.这个证明思路就是在拼接三角形纸片的过程中发现的.
在数学性质、定理的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性质和定理的发现过程、证明思路的猜测过程和证明方法的尝试过程上,以避免出现学生所反映的“老师添设辅助线总是‘马到成功’,演算证明总是简捷又灵活”,“我们是一听就懂,但一做题就错(或不会)”的现象.
策略4:引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改重视让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
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测量不能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可以测量某座高楼的高度;等等.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直接解答给定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用的时间比较长,它是一种具有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一般分为以下3个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2)实践体验阶段;
(3)解决问题阶段.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参与以上3个阶段的全部过程,而不是只参与其中的某些环节.
案例4调查某校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此案例安排在学完统计的有关知识之后进行,要求学生利用统计的有关知识,通过调查学生的视
力情况,作出判断,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指导学生调查时,要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统计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用合适的图表展示数据,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并对自己的分析、思考进行交流和改进.
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让学生参与调查的全过程,仔细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发现,这个调查活动应分为“提出问题一收集、整理数据一分析判断”3个阶段进行.
(1)提出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步(进入问题情境),对本案例而言就是明确活动的目标,提出具体的问题.
这个案例的目标非常明确(调查某校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范围也相对较小(在某学校八年级
学生中进行调查),方法有两种:一是普查;二是抽样调查.如果该校八年级学生不是很多,可以采用普查的方法.如果学生较多,可以采用抽样的方法,这时应提醒学生注意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和适当的样本容量.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决定采取抽样的形式进行调查,为了便于记录和统计,很容易想到设计一个记录表(如下页表1):
(2)收集、整理数据.
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二步(实践体验),对本案例而言就是具体调查,把调查过程中得到的数据收集
起来并加以分析.从该校八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收集到了100个数据(具
体数据略),把这些数据填在表l中,为了便于分析,对这100个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汇总.
①右眼情况:视力是0.1的1人;视力是0.2的1人;视力是0.3的2人;视力是0.4的2人;视力是0.5的2人;视力是0.6的3人;视力是0.7的4人;视力是0.8的5人;视力是1.0的9人;视力是1.2的10人;视力是1.5的11人.
②左眼情况:视力是0.1的1人;视力是0.2的2人;视力是0.3的1人;视力是0.4的5人;视力是0.5的3人;视力是0.6的5人;视力是0.7的2人;视力是0.8的4人;视力是1.0的10人;视力是1.2的7人;视力是1.5的10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数学: 数学课堂上如何去提问 下一个数学: 数学教学设计的新视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