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0-11 12:54:48 |
|
|
作者:叶立军 斯海霞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课堂教学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然而,笔者发现,虽然大家已经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也开展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在改革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即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同时,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还要重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还往往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存在着“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从而降低了教学目标.有的课堂教学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甚至偏离了教学目标,致使三维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中学教师在备课时还是参照考试大纲中确定的教学目标,往往是在学生初学时,教师就已按照考试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了,如此一来,许多本应培养数学思想的教学目标往往就降为只要求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层面上了.教学内容也变得肤浅狭窄,知识的传授仅浮于表面,没有挖掘其本质.而为了达到好的考试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密周到的预设又太多,这就使得学生只好紧跟着教师设计的步伐走,从而导致了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被强迫牵制、被动跟随的现象.
(二)课堂提问频繁且低效
近些年来,“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数学课堂上,“问题”更多的是以教师提问的形式出现的.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频繁的提问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曾对七年级一节“分式的乘除”的课堂教学做过统计,这堂课教师总共有160个问题,具体提问反映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结果如下:教学引入环节,教师提问21次,用时88.5秒,占整堂课的3.50%,;讲解新知识环节提问1次,用时1秒,占整堂课的0.04%;例题讲解提问64次,用时193秒,占整堂课的7.62%1.学生练习提问6次,用时12秒,占整堂课的0.47%;教师讲解练习提问39次,用时166秒,占整堂课的6.56%;课中小结提问9次,用时82.5秒,占整堂课的3.26%;课末总结提问13次,用时42秒,占整堂课的1.66%.
从上述可知,一节总时间为2532秒的课,教师提问的时间就用去了585秒,占课堂总时间的23.1%.在160个提问中,能够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的理解性提问只有16个,而封闭性提问却有144个,占了总提问数的90%.封闭性的提问适合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但过多的封闭性提问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回应,而且还会使学生的思考浮于表层、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从整个的教学环节上看,教师讲解新知识环节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情感的基础上,去触发学生认知的矛盾,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阶段,这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
的发生、发展过程.而教师适时诱导的提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的前提,但是在这个环节,教师只提问了一次,而且还是封闭性的提问.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追求“量”的同时,更不能轻视提问的“质”,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
现代教学提倡要变“教为主”为“以学为本”,在教师的主导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低的现象.
“讲解”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便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的讲解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并非教师的讲解越多,学生就越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很多时候,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都是知道的,或者说教师只要适当地点拨、引领、启发一下,学生就能明白.有些[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下一个数学: 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策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