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一点体会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1-5 12:20:14 |
|
|
作者:佚名
《教育部课程改革方案》中指出: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过去那种师道尊严、领导权威将逐渐淡化;教师将来会逐渐演变为“学生的同学、教学的媒体、学生的对立面及学生的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强调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上来。在课堂教学,为了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双主体的优势,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进行了“师生互动”式教学的尝试。
一、“师生互动”式教学的特点
1.教学过程具有非线性。往往不能按照一条不变的程序进行下去,随着教学的进展要发生变化,有时为了探索某一结论,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重新回到起点,从新制定策略进行探索。
2.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预先制定一个不可改变的框框,将课堂封闭起来。由于学生情绪高涨,辩论激烈,课堂秩序也许有些乱,但几乎每个学生都围绕着教学目标参与教学活动,即所谓“形散而神不散”。
3.教学过程具有非确定性。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随时互换,突出了互动性、互助性、互联性、互促性。
4.教学过程具有针对性。问题大多是学生提出的,或是教师根据当时的课堂状况提出的,真正反映了学生的实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5.教学过程具有亲和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得越多,就了解得越多,彼此有了共鸣,缩短了同学间、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喜欢老师,更喜欢学习数学,提高了数学学习成绩。
二、“师生互动”式教学的依据
1.“师生互动”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习过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美国的布鲁纳认为: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师生互动”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师生互动”遵循现代数学教学法。我国著名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师生互动”式教学能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充分体现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3.“师生互动”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相似的年龄层次,知识水平、生理特征、学习体验和思想情感等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而且中学生处于青春的萌动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好表现性。“师生互动”式教学能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人际合作和互动。
三、“师生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一)注重发挥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交流互动的效果,把课堂还给学生
1、转变教学观念,做到师生平等交流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我们就必须转变传统教学中“师道尊严”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在新课程下的课堂上,知识由三部分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的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且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例如在分析一道关于函数性质的问题时,有学生提出可以用物理知识中的追击问题去计算,这种解法我预先没有考虑到,当时我很真诚的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进行了讲解,而我则走到讲台下和学生们虚心地听着。他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受到同学们的赞赏和我大力的褒奖。此时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互换,突出了互动性、互助性、互联性、互促性。通过此事,我注意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科知识的整合,体会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道理。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实现师生多向交流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哪怕不成熟的见解。例如有的学生对某一个概念不[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数学: “数学日记”沟通师生间的感情 下一个数学: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之策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