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之策略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1-5 12:20:15 |
|
|
作者:佚名
摘要: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让新理念走进课堂教学,如何让新理念渗透于教学,从而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实现“高质量、轻负担”的有效途径。要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信心;需要灵活运用教材,优化教学设计;需要善于捕捉生成,善于优化作业和精选练习。
关键词: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要提高教学质量,须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入手。如何实现数学课的有效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交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形成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尊重、信任、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从而为这种交往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为老师要真诚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关心、信心和帮助,“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培养学生和自己的情感。真诚和理解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当师生情感融洽了,他们就愿意接受老师传授知识,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一般情况是他一定会把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向上的动力,上课专心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成绩也会自然而然地好了。平时和他多接触,多给学生以鼓励,你平时不经意的一句鼓励,一个表扬都会拉近师生的感情,他上课就会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课下也会经常问问题,相信这样会使他喜欢教数学的老师,喜欢数学这一学科。如果一个学生对哪一学科感兴趣,那么这科的老师不用怎么督促他,他自然而然的就会努力去学好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立足点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估计,同时面对问题时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建立自信心”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它是学生顺利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保证,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自信的学生,是很难在学习中有突出表现的,也容易失去兴趣。孩子的自信心主要来源于对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要让学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进而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解决问题、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回答问题等领域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在某些方面潜在的能力,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对培养差生的学习信心,除了常用的在课堂通过简单问题的提问来让他们体验成功之外,比如作业,在作业本中只选几个题目,或干脆另外布置简单的,做好了同样给打A或打优,甚至老师先帮他一起分析,再做,做好了同样给打优,包括平时的测验,他们和其它同学评分标准不一样,他们只要做对一部分题目,也可以给80分,90分,让他们体验到学有所得。对于好生,在每节出一个有一点难度,有挑战性的题目,作为课后好生之间探讨用,好生们积极性都很高,特别是没几个同学会做的时候,会做的同学就特别感到自豪,特别有成就感,对数学就会有更进一层的喜欢。
三、精心备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如何备课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现实又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前的备课,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牵制学生,如何能把内容预设得更全面,讲得更清楚,吸引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认认真真地记;如何使问题的答案更准确、更完善,以便上课时一一告诉学生,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新课程下的备课,教师要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要做到五点:一备学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心态和内在潜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定教,恰到好处地处理好未知与已知的关系。二备课程,即整合课程资源。以前我们只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而忽视了对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与学科知识相联系的生活经验以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和素材,都是新型的课程资源,要善于开发和利用。三备方法。也就是指在备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善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活动过程的设计。四备情境。善于创设思维情境、活动情境、媒体情境,[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数学: 对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一点体会 下一个数学: 浅谈高中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