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选学内容”作为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有着十分积极而独到的作用。利用“选学内容”可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数学世界。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选学内容”丰富,集趣味性、知识性、史料性、教育性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开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内容。所以,本文依据新课程相关理念,结合教学实践,对数学教材中的“选学内容”的使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数学选学内容使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每章节中安排了相关的“选学内容”,可谓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选学内容主要以“数学趣闻”、“数学发现”和“数学史”为题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思想性、实践性、挑战性的反映数学本质的阅读材料,丰富了教材内容。其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所以,如何开发和利用“选学内容”这一宝贵材料,如何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内涵和教育功能,成为教师努力探索的新课程。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的尝试,谈谈对初中数学“选学内容”的探索。
一、将“选学内容”创设成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单纯的复制和迁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建构。因此要求教师把问题设置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生生的经验,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中产生问号。有些“选学内容”的编写恰恰以实际生活作为素材,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因此,可以适当加以修改,用来导入或完善某些概念。
案例一:在七年级(上)第一章第4节《有理数的乘除法》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后的选学材料《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以游戏的形式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课堂氛围充满生机活力。
课件演示翻牌游戏——桌上有9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观察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
你不妨试一试,看看会不会出现所有牌都反面向上?
问:从这个结果,你能想到其中的数学道理吗?
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象,激起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案例二:在八年级(上)十五章4节《因式分解》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课后的选学内容《X2+(p+q)x+pq型的式子的因式分解》作为补充教学内容——“十字相乘法”的情境创设素材。
课件演示代数卡片拼图——将下图中的1个正方形和3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请观察拼出的大长方形的面积,并用两种不同的表达式表示大长方形的面积。
从而得出:X2+(p+q)x+pq=(x=p)*(x+q)
二、将“选学内容”改编成研究性课题
运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交流,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一些“选学内容”刚好处在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得到”的位置,比较适合学生来探究,教师可以加工,设计成适当的问题,编成研究性课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加以探究。
案例三:八年级(上)第十五章第2节《乘法公式》后有一篇选学材料《杨辉三角》,我们可以将之设计成如下问题:
下表是“杨辉三角”图形中的一部分。
[1] [2] [3] 下一页